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11210
大小:345.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0-03
《大学主讲教师的素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主讲教师的素质、水平与教学艺术修养(与主讲教师研修班讨论提要)万朴2006年9月主讲教师研修班的背景和基本目的:研修班基本目的是加快我校名师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公布的教学名师奖评选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协作精神。治学严谨,学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2、受聘教授职务,能够积极主动承担本、专科基础课教学任务。自1999年以来,直接面向本专科生的课堂教学工作量原则上不少于400学时(其中基础课教学工作量应占工作总量的60%以上)。3、学术造诣高,长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并取得公认的研究成果
2、。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做出重要贡献。4、教学效果好,主讲课程在全国同领域内有较大影响,自编有本门课程的高质量教材,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学生评价优秀。5、努力从事主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重视助教队伍建设,对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做出重要贡献。中央财经大学李健教授(全国名师)认为“明确界定名师的标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教育都规定的名师评选条件,就是对名师标准的重新确立和明晰界定。名师的标准更多地是一种规范、一种责任、一种追求。能否成为名师,并不在于是否被评上,真正的名师也不一定都在光荣榜
3、上,而是在学生的心目中”。他强调:“名教授驻足于本科课堂决非是屈尊,而恰恰是最大的价值体现”。一、大学教师为什么要重视教学艺术?UNESCO关于教育定义的发展:教育是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的工作。(1976)教育是能够导致学习的交流活动。(1997)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书”—授课—教学—“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差别?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5分钟,同样的愿望,只是不同的教师,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及效果就迥然不同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教育教学内涵的把握和自身教学艺术修养水平的差异。艺术与教学艺术:艺术(Art)的广义内涵,一是指“技艺”、“技能”(
4、技艺能力);如技术工种、外科手术之类的技艺或专门形式的技能。二是指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思维与方法艺术;三是指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构成形象以反映和表达演讲者、作家、艺术家等的思想感情的形象化表现(表演、口才、书写的艺术)。据《辞海》,艺术是一种有感染力的活动,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的水平:指艺术活动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程度;艺术的效果:艺术形象愈准确、鲜明、生动,艺术形式愈完美并富有创造性,就愈能表现主题思想,感染力也愈强。教学艺术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具有的思想、能力、素质;教学
5、艺术水平则是一般教师与名师的差距;教学艺术的效果是有高度使命感的教师永远不能停顿的人生阶梯。因此,教学艺术修养是优良教风的必然体现,是教师学术功底(智商)与人格魅力(情商)的综合成效。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是师德高尚的教师的必然追求。教学艺术,从本质上讲,也属于教学方法。但是,它又有别于一般的方法:“方法”是较具体的,常常显示一定规范性,如讲授法、讨论法等。“艺术”则较为抽象,具有灵活(随机)性、独创性。“教学法”与教学艺术的关系?“教人”的方法+“授课”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法”。掌握一般的教学法并与科学美及教师个人优势、魅力相结合,就能形成教学艺术。能够使授
6、课、学习、育人方法三者有机组合,用教育艺术的思维和技巧对教学法运用自如,有所创造,达到显著效果,就是高水平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艺术是实现优良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学艺术是教师以教育智慧、教学机智进行教学劳动和再创造的水平与价值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感染,能够营造师生真诚交流的激情环境,会带给师生激动、兴奋和智慧;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会让人忘却时空的运移,使你全身心融入其中。这样的氛围使学习者能勤奋学习,受益良久。(如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字艺术:同一门课,有的教师讲课神色木然,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有的教师表情丰富,学生听得兴味盎然。显然,只有那些语言富有感染力、表情和姿态得体、
7、板书和现代教学技术设计精美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才称得上是一种学习的享受和科学文化氛围的熏陶)。娴熟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以艺术化的手法组织学习,把握知识和学习交流活动,才能使学生达到勤奋学习的效果,形成自主学习成才的氛围。因此,教学艺术是教师的应有追求,是学生的期盼,是教师对成就的自豪品味。哈佛大学名誉校长Neil.Rudenstine认为:“大学的使命,一是发现和产生各领域的新知识,传承、传播、再阐释、校准已有知识;二是要提供探寻真理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在毕业后50年仍能从中受益。要帮助学生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