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10534
大小:4.38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9-10-03
《影像发展简史[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医学影像学基本知识主讲:匿名主要内容一、简述影像学的发展历史二、1.X射线成像原理2.X线图像的诊断基础3.X线图像的典型病例分析三、1.B超的成像原理2.B超图像的诊断基础3.B超图像的典型病例分析四、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的综合运用一、影像学发展简史1.概念:时至今天我们可能都知道影像学其实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是普通X线、数字X线、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超声以及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等多门影像技术的总称。影像学发展史:1895年伦琴发现X线,后出现X线机;1972年研制成功第一台CT机;20世纪80年代后数字成像设备及技术DSA、CR、DR设备被广泛应用。20世纪8
2、0年代MRI出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及技术相继出现,超声CT、放射性核素CT和数字X线成像设备与技术逐步兴起。介入放射学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中期逐步应用于临床。二、X线成像原理1、了解X射线:X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医学上应用的X线波长约在0.001--0.1nm之间。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线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X线的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则吸收少,透过多。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与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区分开
3、来,这正是X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2、X线影像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这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致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例如经过X线片、荧屏或电视屏显示,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第一张X光片X线图像的诊断基础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1、能提供更清晰的病变影像特征2、不规则的分叶状、放射状毛刺3、不规则的厚壁空洞、胸膜凹陷4、直径小于3cm的病灶内可见到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5、增强扫描有助于肺癌
4、的诊断三、B超的成像原理一、定义1.超声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在20千赫兹以上。2.医学诊断用超声频率在2.2~10兆赫兹范围的超声。3.超声的特性◆超声波可在气体、液体、固体等介质中传播◆超声波可以传递很强的能量◆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反射、折射、散射、绕射、干涉等现象◆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会在界面产生冲击和空化现象物理基础二、超声的传播1.传播速度(c)由传播介质决定,不同人体组织器官的声速不同,平均声速为1540米/秒,其中空气最小(350米/秒),骨骼最大(3850米/秒)。2.超声频率(f)由探头中压电材料决定,在2.2~10兆赫兹范围。3.超声波长(λ)超声
5、波长与声速和频率满足关系式:C=f.λ三、超声声束的空间分布1.声束在一个有限的立体角内传播的超声。2.声轴声束的中心线。3.近程区靠近探头区域,声束等宽4.远程区远离探头区域,声束发散一、生物组织对入射超声的作用(一)两个基本概念◆声特性阻抗介质的密度(ρ)与声速(c)的乘积,不同组织的声特性阻抗不一样。◆界面两种具有不同声阻抗的介质的接触面。大界面: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长小界面:界面尺寸小于超声波长(二)反射与折射入射声束与大界面的作用◆三个条件方向、截面、角度◆全反射两种介质的声速关系入射角度◆界面的反射信号是声像图的主要组成部分三)散射入射声束与小界面的作用◆散射回声强
6、度低(四)绕射入射声束与界面(界面尺寸与超声波长大小相当)的作用◆绕射使入射声束发生方向偏转三、超声诊断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1.超声强度的计算方式空间平均时间平均;空间峰值时间平均;为多个国家和组织采用空间平均时间峰值;空间峰值时间峰值。2.安全声强(美国FDA,我国超声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小于100毫瓦/平方厘米3.超声探测的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只有在医学上具有明确理由时,才对人体使用诊断超声;(2)以商业显示和获得实验图像为目的时,不应把超声用于辐照人体,特别是辐照孕妇;(3)在保证获得良好图像质量和取得必要的诊断信息前提下,应使超声诊断设备
7、的输出强度尽可能小。4.超声探测应遵循的原则在明确诊断目的的情况下,应积极使用超声诊断技术。在超声诊断过程中,必须坚持最小剂量原则。即在保证获得必要诊断信息的前提下,应采用最小超声强度和最短辐照时间。拒绝一切与诊断无关的胎儿超声显像。对早孕胚胎不做或少做超声探测,对3个月以上的胎儿定期超声探测时,应控制在3~5分钟之内完成。5.超声探测的注意事项成人超声探测颅脑检查时每一固定切面持续检查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眼球检查时每一固定切面持续检查时间不应超过半分钟;卵巢、睾丸检查时每一固定切面持续检查时间不应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