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ID:43210483

大小:76.1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8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1页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2页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3页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4页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代文学发展概况明代文学呈现波浪形态势,大致可分成2个阶段:一.前期作为元文学馀波和明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可视为中古文学最后阶段;二•嘉靖(1522〜1566)后,文学变革迅猛异常,步入近古新时代。(-)明中叶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第一段。(二)元明际社会动荡,形成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一批精神上较解放且富时代使命感的文人,文学作品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浸透忧患意识,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游传》;南戏中兴和宋濂、刘基、高启等诗文作家。(三)明初经济复苏,士人忧患意识消蚀;思想文化专制和特务统治,平添不安全感,知识分子转而欣赏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美:小说

2、、戏曲创作受限,“台阁体”诗歌和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文学倾向贵族化、御用化而滑入低谷。(四)明中叶,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统治集团腐朽、思想控制松动、王阳明心学流行,嘉靖后文学复苏:1.文学创作随接受对象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创作主体精神高扬,突出个性和人欲的表露。2•叙事文学全面成熟,向近代化变革:(1)《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问世;(2)戏曲:从《宝剑记九《浣纱记》、《鸣凤记》等三大传奇问世,传奇定型和昆腔改革,到汤显祖写“临川四梦”,戏曲创作推向继元杂剧后的又一高峰;(3)诗文:继前七子在弘治年

3、间(1488〜1505)以“复古”开展文学革新运动后,相继出现唐家派、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4)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繁荣,(5)“挂枝儿”、“山歌”等民间文学的流行和整理。3.明末天启.崇祯(1621〜1644)间,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向理性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清文学思潮的转变。三•明中期后,文学向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流动。第一节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一•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新读者群形成。二•新内容与新形象:市民生活、市民情趣、市民形象。(-)诗文对表现商人的兴趣;小说和戏曲中,广

4、泛表现市井生活,塑造众多商人和作坊主形象,并流露出同情、理解和赞美,透出对世俗物质利益关注的价值取向。(-)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基本特点:1•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2•明中后期,文坛大力宣扬“寄意于时俗”(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从“耳目之内,日用起居”(《拍案惊奇序》)中极摹“世情”,欣赏“最浅最俚亦最真”(《挂技儿别部》)的语言,提倡文章之用即在于“供人爱玩”(郑超宗《媚幽阁文娱自序》)“足资谈笑”(天许斋《古今小说题辞》)。三•文学创作商品化。第二节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一•明初:特务统治;力倡程朱

5、理学,实行八股取士。明中后期思想文化活跃的重要契机一王学兴起:(-)弘治、正德间,思想家王守仁继胡居仁、陈献章、湛若水等后,进一步发展宋陆九渊“心学”,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传习录》)。提出“我心之良知,无有不自知者”。(二)“良知”,“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文录书朱守乾卷》)。(三)主张知行合一;对以往“圣贤至理”都用“我的灵明”加以检验:“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传习录》)(四)这种学说是主观唯心的,政治上不反对封建纲常,只把外在“天理

6、”拉到内心,变为人内在自觉的“良知”,打破程朱理学僵化统治,客观上突出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利于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二•心学亦称王学,嘉靖、万历间形成多种派别一泰州学派,亦称王学左派。(-)代表:王艮.徐槌、颜钧、罗汝芳、何心隐、李贽,越来越具离经叛道倾向。(-)黄宗羲《明儒学案泰州学案》中概括其主要精神:“吾心须是自心作得主宰,凡事只依本心而行,便是大丈夫。”“平时只是率性而行,纯任自然,便谓之道。……凡先儒见闻,道理格式,皆足以障道。”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说:“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王心斋先生遗集》之《语录》),

7、“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李贽《答邓石阳》),“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李贽《答耿中丞》)。三•狂禅之风:强调本心是道,本心即佛,其他一切都虚妄。(一)敢于用“本心”推倒偶像崇拜和教义束缚,叛逆勇气和张扬个性精神。(二)所强调的“本心”,是远离情欲、只存天理之心。王阳明:''此心纯是天理”,“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工夫。”(《传习录》)禅宗大师:“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倒”(《紫柏老人集》之《法语》)。(三)意义:促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变革,开始用批判精神对待传统、人生和自我,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启发新思路。

8、五•不顾天理而求世俗爱好、个人情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