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衣著介绍

唐代女性衣著介绍

ID:43210113

大小:76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03

唐代女性衣著介绍_第1页
唐代女性衣著介绍_第2页
唐代女性衣著介绍_第3页
唐代女性衣著介绍_第4页
唐代女性衣著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女性衣著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代女性衣著介紹首服唐三彩唐代三彩仕女俑一對高28公分唐三彩唐代三彩仕女俑高63公分唐代三彩婦女俑高63公分唐三彩唐代三彩少女奏樂俑高30公分唐三彩唐代三彩少女奏樂俑高30公分唐代女性衣著介紹其他天子的穿著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展時期。絲織、漂染技術有了極大提高。加上對外開放以及絲綢之路的開通,中西結合,相容並蓄,使唐代的服飾華麗清新,充滿大唐風範。唐承隋制,天子用黃袍及衫,黃袍被視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飾。這種規定一直延續到清朝。唐高祖以赭黃袍巾代作常服,以後因天子用赤黃袍衫,於是逐漸禁止臣民服赤黃之色,並以品級定袍衫的顏色,即所謂「品色服」貴婦人的禮服多

2、以袒胸、低領、大袖為主,同時又有襦裙、半臂短袖)肩披帛巾。當時也流行穿胡服。另外,唐代女子注重化妝,修飾容顏。例如畫眉,當時最流行的是闊眉、八字眉等眉形。額眉間的妝飾,如「花鈿」(用金箔片等材料剪成小花貼在面部),便很有特色。髮髻形式也多種多樣。貴婦的穿著唐代男性衣著介紹說到唐代男子,最典型的穿著就是頭戴襆頭紗帽,身穿圓領袍衫了。襆頭又稱「折上巾」,是一種包頭用的巾帛。早在東漢時期就有就種裝束。魏晉以後,巾裹更加普及,幾乎成了男子的主要首服。到北周時,將這種幅巾作了修改加工。經過改製加裁剪製作後的巾帛,四角皆成帶狀,通常以二帶系腦後,垂之;兩帶折上系於頭項,以固定髮髻和「

3、巾子」(以木造型、蓋於髻上的木形稱巾子)。還還望去,巾形整潔圓滑,後帶裝飾飄逸,十妙美觀。襴袍與襴衫這是一種上衣下裳相連屬的服裝形式,是受胡服的影響而成,而又不失漢服飾的傳統。它與深衣制有相同之處,即上衣下裳相連屬。其不同之處在於,深衣為交領、大袖;領、袖、襟均有緣飾。襴袍、襴衫則是圓領、窄袖;領、袖、襟均沒有緣飾,為士人之上服,亦為一般之常服。   襴袍、襴衫的最大特點是在傳統袍衫下加一橫,以象徵古代下裳。所謂環帶,是一種「環」的革帶。在這種革帶上用玉、金、銀、銅、鐵或犀角、瑜石等製作的方形裝飾物,叫作「銙」。每一銙下附一瓖,用以佩物,所以把這種帶叫作環帶。在隋唐時期,

4、無論是帝王貴臣,還是文武百官、庶民百姓等都用,只是銙的數量和質料不同而已。   所謂七事,是指掛在環帶上的各種物件。腰掛七事是為了生活之便,也是源於胡人遊牧的習俗。這七種物有佩刀、刀子、礪石(磨刀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等。由於唐朝服飾受胡人影響較深,所以漢人腰系環帶、帶上佩七事。環帶與七事缺胯袍與缺胯衫所謂「缺胯」,是指在袍衫兩胯下開「衩兒」的形制,以利於行動。因此,這種袍衫被作為一般庶民或卑僕等下層人的服裝。其形制為圓領、窄袖、缺胯,衣長至膝下或及踝。穿這種袍衫,一般內著小口褲,勞作時,可將衫子一角掖於腰帶間,謂之「縛衫」。鞋唐代的男子以穿靴為主。靴子本為胡服的

5、一部分,至唐時已不限於戎裝,是樣式略有差別。以往入朝只能穿履,而唐時滿朝文武皆著靴。除靴外,唐時男子還穿各式履,除傳統履式外,還有半月履、飛雲履等等。褲褶隋煬帝時曾命百官穿褲褶,以服色區分文武和等級。唐朝時,則把褲褶作為文武百官朝見皇帝時必穿的禮服。隋唐的褲褶多為右衽。魏晉時褲褶是官民通用的服裝,至隋唐,已漸為官宦所專用,因此,在質料與顏色上都有了嚴格的規定。自此,褲褶已不再為庶民所用,而成為一種特定的官服。官吏常服女官吏服謝謝觀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