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语文粤教版必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四

2016秋语文粤教版必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四

ID:43199862

大小:147.56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28

2016秋语文粤教版必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四_第1页
2016秋语文粤教版必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四_第2页
2016秋语文粤教版必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四_第3页
2016秋语文粤教版必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四_第4页
2016秋语文粤教版必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四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秋语文粤教版必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元质量检测卷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里,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许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编订成一书,最后又经政府颁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一直到本世纪初废除八股科举,不用这书作考试题目来源以后的三四十年,《论语》仍旧是读书人最熟悉的。

2、这样一部圣人之书是高高在上的经典,和不识字的多数老百姓的民俗心态应该是离得远了吧?事实并不是这样。不但书中有两千多年前的民俗,而且它成为家喻户晓的书,一直进入笑话.谜语,“雅俗共赏”了。教孩子读《论语》是从前私塾的普遍任务。因为书中充满了“子曰”,教书先生便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书中坚持的“三年之丧”守孝,成为历时两千多年的丧葬礼俗。书中有些话如“不亦乐乎S“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欲罢不能”、“割鸡焉用牛刀”等等,被引用于庄重的或不庄重的上下文里,所以许多不识字的也知道孔圣人的话而且心态相通。《论语》中称呼人,除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子”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

3、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两处提冉子,别处仍称冉有。此外,门人都称其“字”(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对有些人直呼其名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O这些不同称呼区别亲疏、尊卑、贵贱,正符合中国从上到下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号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孔子.有子、曾子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妇女和小人排除在外,构成一个关系网,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的要求算是那个符号的意义。符合要求就可以戴符号,否则不算,这就是“正名”。这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每层各单位都有尊卑上下,在上者高于其他任何个人。天子等于天

4、下,君等于国,父等于家。同姓的家合成族。家族是一体,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全族是一个人,一个人是全族,这不是孔子发明的。秦对商鞅,楚国对伍子胥的父亲,都是灭族。以后还扩充到灭三族、灭九族,以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灭方孝孺的十族。最少的是灭满门,全家抄斩。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不是谁创造的。理论解说是孔门的:全体大于局部,大小系统中的尊、主等于全体。上下必须分清。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秩序。这个上下尊卑的系统结构为的是防止犯上作乱。下服从上就是不乱,不乱就是治,是太平。这个结构的符号系统就是“道”。“天下变道亦不变”,指示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民俗心态

5、。(摘编自金克木《轨内•轨外》)1.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论语》原是孔门弟子的内部读物,起初并未定名。B.《论语》作为传闻记录,意义常不太明白,因为受到简和帛的限制及口头语的省略。C.汉代后《鲁论》《齐论》编订成书,经政府颁布,成为经书A.有了科举考试后,《论语》充当考试题目的来源,只有读书人最熟悉它、认可它。详细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D项错误在于,用“只有”的表述有误。答案:D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等依据社会地位,把人们排成符号系统,对每个符号都有相应

6、的要求;“正名”就要求每个符号都符合要求。B.《论语》没远离普通老百姓,许多不识字的百姓也知道孔圣人的话。有些内容被编入笑话、谜语,有些内容被引用于庄重或不庄重的文字中。C.《论语》提倡的“守孝”成为礼俗。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这理论解释出自孔门。D.教孩子读《论语》是私塾的普遍任务,教书先生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论语》有雅俗共赏的一面。详细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D项错误在于,“《论语》有雅俗共赏的一面”的表述不对。答案:D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论语

7、》中对人的不同称呼是有着区别亲疏、尊卑、贵贱作用的,它符合中国民众历来的习惯心理。B.在孔子等人结构的关系网中,家族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如果一人犯罪,可以灭三族、灭九族乃至灭十族。C・《论语》中单称“子”的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还有曾子、有子等,由此可知,被称“子”的人没有被轻视。D.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系统结构,下不犯上,就是治,就是天下太平,就可以称之为“道”。详细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家族荣灭一体”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