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90828
大小:2.77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10-02
《新员工入厂安全培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员工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综合部安全教育的目的通过安全教育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工作中做到“三不伤害”;通过规章制度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杜绝生产现场的“三违”现象;通过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员工明确自身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安全责任,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安全教育,使员工了解生产场所的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应急处置和救援方案,具备自救和互救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可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1安全环保基本知识1安全环保基本知识1)安
2、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公司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3)处理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有关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1安全环保基本知识4)安全“三不伤害”原则:作业操作时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5)禁止“三违”作业:禁止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6)发生火灾和爆炸必要条件,即火灾和爆炸的三个要素:A、可燃物质,如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等B、氧化剂,可燃物与空
3、气的混合物,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体积百分浓度)C、点火源,具有一定温度和热量的能源——明火、电火花、电弧、静电、摩擦产生的热、炙热的物体等。1安全环保基本知识7)爆炸A、物理爆炸:由于设备内部物质的压力超过了设备本身强度,内部物质急剧冲出而引起,纯属物理性的变化过程,称为物理爆炸。如:蒸气锅炉超压,安全装置失灵而引起的爆炸、压力容器的超负荷或受损、容器受压不均爆炸B、化学爆炸:物质猛烈而突然急速的进行化学反映,由一种相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相状态,并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化学爆炸。化学爆
4、炸时,参与爆炸的物质在瞬间发生分解或化合,变成新的的爆炸产物。如:氢气燃烧爆炸、氯气爆炸。C、核爆炸:是核裂变、核聚变反应所释放出的巨大核能引起的。1安全环保基本知识8)爆炸极限:是指可燃物与空气组成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火即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可燃性气体、蒸汽的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体、蒸汽在混合气体中的所占体积分数来表示;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用混合物的质量浓度来表示。能够爆炸的最低爆炸浓度——爆炸下限能够爆炸的最高爆炸浓度——爆炸上限可燃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其爆炸危险性越大。可
5、燃气体、蒸汽或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遇火源不会爆炸;高于爆炸上限,遇火源虽不会爆炸,但接触空气却可以燃烧。2公司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可能遭受的职业危害及其应急控制措施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定义,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2.1物料的危险危害因素我公司主要生产、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盐酸、硫酸、甲醇、乙酸(醋酸)等危险化学品。2.1物料的危险危害因素2.1.1盐酸2.1物料的危险危害因素盐酸基本特性: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
6、的酸味。商品为36%的水溶液。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第8.1类酸性腐蚀品2.1物料的危险危害因素2.1.1盐酸当心腐蚀盐酸危险性概述: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操作处置与储存: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
7、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玻璃制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2.1物料的危险危害因素2.1.1盐酸当心腐蚀个体防护: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可佩戴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
8、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2.1物料的危险危害因素2.1.1盐酸当心腐蚀应急措施——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