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第三次模拟(语文)

安徽省安庆市第三次模拟(语文)

ID:43178074

大小:102.1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8

安徽省安庆市第三次模拟(语文)_第1页
安徽省安庆市第三次模拟(语文)_第2页
安徽省安庆市第三次模拟(语文)_第3页
安徽省安庆市第三次模拟(语文)_第4页
安徽省安庆市第三次模拟(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第三次模拟(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省安庆市第三次模拟(语文)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3分):°(2)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3分)译文:。(3)一旦弃去,专精覃思,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4分)译文:答案(1)(3分)县城依山而建(或“依着山势建起来”),城外林壑幽深,有许多园林沼泽的胜境。(“枕山而起”1分,“胜”1分,通顺1分)(2)(3分)其中落第者,未必都不是人才;考中的人,未必都是人才。(“失”、“得”、“才”各1分)(3)(4分)一旦放

2、弃并远离科考,专下心来深入地思考,精心探究诸子百家之书,创作文章和诗歌而传播于世,世上没有不知道先生大名的。(“专精覃思”1分,“以”1分,“世莫不知有先生”1分,通顺1分)解析2、补写岀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题)(5分)①见贤思齐焉,。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③,烟光凝而暮山紫。④,娇儿恶卧踏里裂。⑤,常在于险远。⑥持节云中,9■狂》)⑦,到黄昏、点点滴滴。⑧落D楼头,,江南游子。秋》)(《论语•里仁》)。(贾谊《过秦论》)(王勃《滕王阁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李清

3、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答案(1)见不贤而内口省也(2)赢粮而景从(3)潦水尽而寒潭清(4)布衾多年冷似铁(5)而世Z奇伟、瑰怪、非常Z观(6)何日遣冯唐(7)梧桐更兼细雨(8)断鸿声里解析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拮据/攻讦毗邻/濒临穷形尽相/相机行事B.殉职/殒灭晦朔/媒妁光风霁月/江山社稷C.梦魇/渡品t非恻/菲礼狼吞虎咽/咽喉要道D.泯灭/沧溟解数/解读量体裁衣/车载斗量答案D解析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3刀150,新华社记者在矿难现场采访新密市安监局原局K王瑞

4、林,向他提出了14个关于矿难的问题,其屮10个问题他直接说“不知道”或答非所问。B.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曲此引发的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商务部何宁司长19日表示,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就人民币汇率在内的所有经贸问题进行磋商,避免将经贸关系政治化。C.这种望子成龙,视读书、升学、应试为唯一出路的观念在小国家长的心小根深蒂固。不过,孩子的体质却并不像秦女士想象的那样:今天缺少的运动,H后还可以补回來。D.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认为,沿海地区招工难重要原因是农民工的就业技能缺乏和农民工的工资偏低造成的。答案A解析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5、)A.分析人士指出,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再加上各地召开地方“两会”,炙手可热的房地产业首当其冲成为调控的主要对象。B.安徽电视台“60年•新地标”大型系列报道,旨在纵横押阖地结合安徽的木土元素,以全省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地点为纽带,挖掘地方标志,展现安徽形象。C.沈浩以坚守和执着,以奉献和拼搏,以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生命赞歌,书写了一部载入史册的壮丽诗篇。D.在推行实名制的背景下,购票、检票、候车以及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呼Z欲出。火车票实名制不是“万能药”,冇媒体认为,根本出路在于捉高运力。答案C解析6、阅读下文,

6、完成文后各题。“丝绸之路”的起与止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大宛是最知名的地点之一。大宛,今地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史记》将有关西域的内容全部编入《大宛列传》。大宛是丝绸之路或西域的起止点。与大宛对应的、小原的丝绸古道起止点,一般认为是西安或洛阳。西安或洛阳,是汉代行政屮心、首都,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不容置疑。商贸起自民间,除了行政屮心,述需要冇旅客与商品的集散地:人流如织、村落衔接、物产丰饶、宾至如归。丝绸之路承载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越贴近基层,它的流动越通畅,脉搏越充满活力,存在越有实效。由此推断,中原的贴近基层的阶段性起止点、商贸

7、中心,当在伏牛山麓的南阳。。是原”址名宛,地x)z知"大”西是痔个述大这大宛地名,曾引起过争议,争议在于,地名究竟是“大宛”,也就是说,大,究竟是当地地名的一部分(如同“大食”、汉语的修饰成分(如同“大月氏”)。岑仲勉先生的结论是:來是“宛”,大,是汉语的附加成分,他的理由是:《史记》与《汉书》Z中,常见“宛宝马”、“使宛”、“许宛之约”、“宛破”等词语,“从知大宛之大,同大月氏Z大,意当日汉使艳说宛Z广大,故以大冠称,且与小宛对言也”。“宛”是西域语言,不是汉语。对此,中外学者从无异说。然而在中原的地名中,有另外一个“宛”与Z对应。南阳郡别称“宛”,南阳郡

8、的首府名为“宛城”。“宛”,据《史记》古注,读音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