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ID:43151957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6

《“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_第1页
《“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_第2页
《“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_第3页
《“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可谓是廨人精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代的不断繁荣,民族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已被东亚欧洲等国家所接受和认可。“中学西渐”是一个和“西学东渐”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即16至18世纪,世界上却发生着与近代相反的交流,即“屮学西渐”。中学西渐有一T•多年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彩响。与东方文化传向西方有关的历史我们应该了解与西方有关的中国历代王朝的都城、外贸城市、张骞、丝绸Z路、海上丝绸Z路、南方丝绸Z路、旅行家、传教丄、造纸术、磁学、丝绸的、印刷术、火药等等。“屮学西渐”的过程

2、是和欧洲的社会变革过程统一的。他们逐步完成了对中国文化、哲学、社会制度的引进,进行了社会变革和改造,欧洲也由此而发达。因此,泰戈尔说“东方教会了西方一切!”西方的崛起离不开东方。可以说,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为中国有很大的差距。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中国传统的造纸、印刷、火约、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园林、冶金、造船、桥梁、纺织、文学、哲学、兵法、音乐、屮医学、行政管理、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乂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再就是哲学,进而对中国社会制度的理性思考。当时的欧洲,封建

3、领主制的统治木身,已出现了矛厉,一方面,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争夺霸权。为了争霸,就必须加强实力,但欧洲诸国的办法不像中国历史上诸侯那样,以“耕战”发展农业为主,而片面发展商业为主;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苹”,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西方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冇了内在的驱动力,他们想通过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冲破天主教的钳制。明朝中期,从郑和的既无军事乂无经济目的的航行以后,中国的明清两代四五市的时间内,由巩固集权官僚制度而生的保守势力,严重抑制了社会的变革,文明基本上停滞不前。肓到

4、在社会变革中吸纳、改造从屮国引入的文明和制度因素而发达了的欧洲列强,又反过来以武力侵略屮国时,中国人才被动地意识到白己的衰落,并由--部分先进分子倡导变革,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才从停滞中走向新的进步。鸦片战争Z前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的传统社会。鸦片战争Z后,中国开始被迫从封闭走向开放,而“酋学东渐”则是屮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鸦片战争以來,屮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拒绝、排斥,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大量西学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促动国人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然而地主阶级开始的学习主要集屮在军事武器及其经济方面的器物

5、之类。再到维新派学习制度方面,但是此时的制度也只是一种宣传,涉及其他方面的社会习俗等还只是刚刚开始。与晩清时期比较,民国时期的酋学东渐,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内容丰富,儿乎所有的西学门类,如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心理学、地理学、史学、文学、美学、语言、文字、艺术、科技、医学、教育,以及各种各样的思潮、学说、观念都先后传入到了中国;二是主体的变化,回国胡学生取代传教士和开明士人夫“扮演了'盗火者'的用色”,成为传播西学的主体;三是途径的多样性,除翻译西书外,著述介绍、邀请西方学者來华讲学等也是西学东渐的重耍途径。“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6、在古近时期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点:均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不同点:主导者不同,东学西渐的主导者是中国(中国国力强盛),西学东渐主导者是西方各国(西方各国国力强盛)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文化的交流传承与白古就有,且是否占主导地位与国家的兴盛相关。最值得一提的是,当代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中国依旧在进行着“西学东渐”,这也是真正促使屮国全面走向富强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融合了新的“东学西渐”而进行的。拓展试题研究:1、屮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材料一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材料一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

7、丄•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徳相结合的国家。”一一摘编自沈福伟《屮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口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摘编自费止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

8、清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学”(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彩响?(2)根据材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