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一本通6孟子两章练习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一本通6孟子两章练习新人教版

ID:43146926

大小:98.8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7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一本通6孟子两章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一本通6孟子两章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一本通6孟子两章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一本通6孟子两章练习新人教版_第4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一本通6孟子两章练习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一本通6孟子两章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6《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学常识】孟子,战国人。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之孙孔彼的再传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提出“民贵君轻”和“仁政”主张。《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文章主旨】这篇课文运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义。【文言原文】天时不如地利

2、,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坏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i)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an)Zo多助Z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对照注译】原文注释译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有利于作战的

3、天气、吋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坏】而攻之而不胜。【郭】外城。【坏】围。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夫环而攻Z,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闱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

4、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委】放弃。【去】离开。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故F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域】限制。【威】震慑。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只靠武力的强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施行仁政。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寡助之【至】,【亲戚】【畔】

5、之。【至】极点。【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畔】通“叛”,背叛。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Z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文章赏析】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

6、”的政治思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孟子所说的“仁政”。三者之I'可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二三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运用否定排比句式。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很有说服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主旨】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穷、挫折的磨练,终于担

7、任重大任务的人的事例,说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文言原文】舜(shCin)发于吠(quan)亩之中,傅说(yuO)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d)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do)举于海,百里奚(xl)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珑)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ng)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i)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对照注译】原文注释译文舜(shun)[发】于【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