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简答题汇总

中国教育史简答题汇总

ID:43145958

大小:134.3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9-28

中国教育史简答题汇总_第1页
中国教育史简答题汇总_第2页
中国教育史简答题汇总_第3页
中国教育史简答题汇总_第4页
中国教育史简答题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简答题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和意义【原因】:①封建私有制在奴隶制的母胎里发生发展,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在一些诸侯国里取得了政权,这就促进了奴隶制解体,于是“学在官府”的垄断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支柱和政治依据,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②原在周王宫里的一批有文化知识的人,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职守,其屮一部分人变成了一批靠着自己过去掌握的“六艺”知识来自谋生活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原来秘藏于官府中的典籍文物、礼器斥器带到了民间。这就是出现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③养士之风盛行,进一步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以齐鲁为发祥地,很快向各地发展,在这个潮流中

2、,孔子起到了开辟道路的作用。【意义】:①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③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④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2.简述荀子的教师观①关于教师的地位,荀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提,并把能否做到尊师重傅提到关系国家兴衰加以论述。②关于教师的作用:一是:人性本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化性

3、起伪”;二是实现礼法兼治的社会,离不开老师正礼的作用③关于教师从业标准,荀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具备以下基木条件:有尊严,使人肃然起敬;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表达问题清楚,逻辑性强,语言精练;能体会礼法的精微之处进行恰当的阐发④关于师生关系,荀子有更加精辟的见解。荀子继承了孔子教学相长的思想。青取之於蓝而胜於蓝,强调师牛之间应该建立朋友式的民主平等,尊师重脚,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3.简述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1)性伪之分,性伪之合论证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作用化性起伪(环境)(2)社会作用:礼和德治思想,强调礼治,起到

4、固国齐民的作用(3)人的社会性最终是善还是恶,不取决于先天的生物因素而是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4•简述隋唐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管管内类等)1.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国子监】2.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开学典礼、考试、处罚、假期】3•增添教学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医学、经学】4•学校类型和设置形式多样化【书学、律学、算学、医学专门学校】5•教育等级性加强【三品:国子学;五品:太学;七品:四门学】5.简述科举制的作用与影响(1)科举

5、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办法,分科举人,是隋代的一大创举。当时的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唐承隋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科举取士制度。唐立国之初,就将人才选拔列入国家重要政事。唐太宗执政时实行偃武修文的国策,继续推动科举制度的发展。唐高宗以后,科举取士名额有所增加。武则天开创武举选拔军事人才的先例。到了开元、天宝吋期参加科举的人愈益增多,科举制度中人部分考试科目已经形成,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确立,科举制度渐趋成熟和完备。(2)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1•科举考试的程序唐代参加科举的考

6、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由中央、地方官学经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合格,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称为生徒。不由馆、学而学有所成的士人,自己向所在州县报考,经县、州考试选拔报送尚书省应试的,称为乡贡。报考时间是在每年仲冬,第二年二月初春,考牛赴尚书省礼部贡院应试。明经、进士考试分三场进行,每场一日。考试合格后,分等级给予及第、出身的资格。一般秀才每年取一二人,明经大约十取一二,进士则百取一二。考试录取后尚不能直接授官,须经吏部考试合格,方能入仕。2.科举考试的科目唐代科举分文科举和武科举两大类。文科举又分常科和制科两种。其屮经常举行的

7、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2.科举考试的方法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五种。(3)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①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②在科举制产生以前,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基本上是脱节的,科举制的产生将二者结合在一起。③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來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又是学生做官的必由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制的产生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④但由于封建社会的弊端,社会只重科举,不重教育,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导致了封

8、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终极。⑤科举制与学校关系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法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存在了1300多年,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