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开题报告】

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开题报告】

ID:431338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8-01

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开题报告】_第1页
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开题报告】_第2页
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开题报告】_第3页
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开题报告】_第4页
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行政管理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研究动态在我国,关于农民素质的问题,最早学者们并没有直接予以关注,而是从乡村运动中的农村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谈提高农民的素质。五四运动后,一些爱国教育家和教育团体开始在中国进行农村教育改良实验,试图通过发展乡村教育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实现社会稳定,便涌现了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著名的乡村教育家。黄炎培主持的中华职业教育社,陶行知、晏阳初主持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均致力于乡村教育,并将乡村教育与乡村经

2、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陶行知提倡教育与农业携手,认为“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便失去了促进的媒介。倘若好的农村学校,深知选种调肥,预防虫害之种种科学农业,做个中心机关,农业推广就有了根据地,大本营”[1]。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普遍存在愚、穷、弱、私四大病症,主张实施“四大教育”:以文化教育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并在华北、华中、华西选点试验。梁漱溟也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和乡村建设,主张通过教育培育新民,建设新村,进而实现强国之梦。[2]上述教育家的农村教育改良

3、主张,虽然在旧中国不可能真正实现,但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探索对现代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农民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我国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解决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陈庆立通过数据和例证分析了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但和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不适应。[3]随着中国政府对农民培育的重视,以及在文件和规划中大量使用“新

4、型农民”6一词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有关培养或培育新型农民的文献越来越多,在对培育新型农民的问题展开讨论后,学者们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主要表现在:首先,学者们都将新型农民的培育放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来进行论述,分别根据自己的认识从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稳定和发展、全民素质的提高、小康社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必要性,但也有各自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如学者韩华在《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思考》一文中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

5、。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和农业科技转化的载体,其科技文化素质的状况,成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为此,必须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次,学者们都对新型农民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关于新型农民的概念,詹静(2006)总结了目前学术界的解释大约有三种:一是指“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三是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于一

6、家一户的经营,目的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需要组织大量具有规模效应、外部效应的公共事业,维护共同利益,所以,新型农民不仅仅是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的人,还需要有具有自主意识,追求社会或社区利益最大化的人。再次,学者们对于新型农民的研究基本上都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对农民素质现状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和改善等方面,如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就认为要提高农民素质,可以从教育、医疗等方面入手,优先照顾农业高中毕业生升学,对农渔村学校的教师给予优厚待遇,提高农渔村高中生减免学费比率定期对农渔民进行

7、体检,使农渔民与其他行业的职员享受同等待遇实行农渔民年金制度减轻农渔民负担。最后,对新型农民培育的途径选择等方面,曾艳华,黄世杰(2007)从主体的职业教育培训的角度认为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主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需要广大高素质的农民。农村成人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从办学组织、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农民实用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为农民发展服务。巫建华(2007)等针对江苏省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归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

8、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三种主要类型的农民培训模式,对建立健全新时期新型农民培训动力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等进行了探讨,认为应以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为契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领导重视、统筹规划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前提政策支持、增加投入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保障创新机制、注重实效是做好农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