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33636
大小:220.7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6
《《刑法学》考试复习资料小抄版(呕心沥血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考试科目:《刑法学》一、单选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1.我国刑法规定,在(D)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A.制定刑法C.执行刑罚B.解释刑法D.适用刑法2.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菲,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A)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A.犯罪地B.外国人的本国C.外国人的居住地D.外国人的经常住所3.在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上,采取的原则是(A)A.从旧兼从轻B.从新兼从重C.从旧兼从重D.从新兼从轻4.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
2、体物或具体人,是(D)A.社会关系B.犯罪客体C.危害结果D.犯罪对象5.间歇性精神病人在(C)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发病B.住院治疗C.精神正常D.视具体情节而定6.醉酒的人犯罪,依我国刑法规定,(B)负刑事责任.A.可以B.应当C.不一定D.视貝-体情节而定7.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C)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惩罚性C.社会危害性D.阶级性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B)A.12周岁B.14周岁C.16周岁D.18周岁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共同犯罪中的从犯(C)A.可以从重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C.应当从
3、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0.下列可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情形是(D)A.正在实施赌博罪B.正在实施抢夺罪C.正在盗窃巨额财产D.正在进行眾力绑架11.我国刑法的目的是(A)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C.预防犯罪B.保护人民D.惩罚犯罪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2—是(B)A.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0.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D.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2.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享冇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其解决的途径是(A)A.通过外交途径C.通过国际条约B.通过国际法院D.通
4、过刑事诉讼14.在犯罪的理论分类屮,与法定犯相对应的是(A)A.自然犯C.基本犯B.行政犯D.国事犯15.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是(A)A.犯罪概念0.犯罪的主观要件B.犯罪构成D.犯罪的客观要件二、多选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1.犯罪构成包含的要索为(ABC)A.犯罪客体B.犯罪主体0.犯罪的客观方面D.犯罪对象2.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ABCD)、放火、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强奸罪B.抢劫罪C.贩卖壽品罪D.投毒罪3.正当防卫的必备条件Z-,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
5、不法侵害实行防卫•此处“正在进行”是(ABD)的行为.A.客观上确实存在B.并非主观想像或者推测0.即将来临D.正在进行的4.在犯罪中止中,自动放弃的犯罪中止应满足的条件为(ABD)A.行为人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B.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C.行为人自动冇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D.行为人必须彻底放弃正在进行的犯罪5.在共同犯罪的形式屮,按照各个共同犯罪人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我国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ACD)A.主犯B.牵连犯C.从犯D.教唆犯三、判断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对)1.在没冇造成任何危害
6、结果的情况下,也可能构成犯罪。(错)2.只要实就了犯罪预备行为以后,而没冇完成犯罪的,均构成犯罪预备。(错)3.对又聋又哑的犯罪人,应当给予从轻或减轻从处罚。(错)4.当保护的利益与牺牲的利益相等时,可以适用紧急避险。(错)5.从犯是根据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所作的分类。四、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1.学理解释2.犯罪故意3•刑法的溯及力4.刑事责任能力PL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1、学理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所作的解释。2、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该种危害结果
7、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3、追诉时效: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4、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五、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2.什么是主犯?其种类有哪些?五、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答: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儿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的行为。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
8、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己而采取的损害较小合法利益以保全较大合法利益的行为。区别之处在于:(1)危害来源不同。前者只能来自于人的不法侵害:后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