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语文试卷含答案

ID:43123373

大小:189.73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9-27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入学摸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明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

2、能不被各种外來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木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吋,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扌舌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

3、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屮介,

4、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屮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

5、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了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吋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C.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D.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

6、化。(2)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有课读、过度诠释等。B.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C.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而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Z间交流的屮介。(3)下

7、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B.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A.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二、古代诗文阅读

8、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喉,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敏,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