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而有光辉——读严耕望《治史三书》

充实而有光辉——读严耕望《治史三书》

ID:43120829

大小: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7

充实而有光辉——读严耕望《治史三书》_第1页
充实而有光辉——读严耕望《治史三书》_第2页
充实而有光辉——读严耕望《治史三书》_第3页
充实而有光辉——读严耕望《治史三书》_第4页
资源描述:

《充实而有光辉——读严耕望《治史三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充实而有光辉——读严耕望《治史三书》编者按:“经典导读”栏开设未久,即受到著译界的称赞,有人称这是真正关心学术文化建设,倡导良好读书风气的善举;但也有部分学者提出,“经典”一词容易被赋予不同理解,某些名著未必够得上“经典”,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经典”圈外人未必愿意一读。我们考虑到木报的定位,更愿意在此栏中关注那些具冇长久价值,其思想方法能够辐射到较多学科范围、较广泛读者群,在阅读中貝有常读常新,在出版业内具有常出常新这些品质的著作。“人家小书”因其学术文化含量颇高,长期以来为读者所喜爱,也在我们的视野范围之内。这次选择的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

2、》并不是一木专业领域的精深研究著作,而主要是一木浸透着史学大家毕生治学经验的入门卩。严耕望先生是安徽桐城人。纵览百年中国史林,皖籍学人所著史学方法论著作,胡适之外,有五家最值得关注:姚永朴《史学研究法》、李则纲《史学通论》、吴孟复《古书读校法》、汪荣祖《史学九章》,以及严耕望的这部《治史三书》。五家之外,唐徳刚、余英时、何佑森等安徽籍学者的著作均涉及史学方法,多有发明。皖籍学人的共同特点,在于以实证为根,然后在实证的基础上生发史法。因为以实证为根,所以各人均冇专门Z学,所言史法也不以名理思辨为能,而是重技法,求中肯,章法紧密,语不泛设。严耕望

3、先生的著作鲜明地反映了这个特点。他木是屮国屮古政治制度与历史地理专家,著有大部头的专业著作。《治史三书》是他几十年治史经验的思想结品。所以,余英时说,严耕望是“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所谓“朴实”,简单地说,就是老实巴交做学问,不投机取巧卖弄小聪明。从深处说,则意味着一整套科学客观的学术态度、学术立场与学术方法。严氏治史,最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钱穆,誉Z为中国史学界的四大家。不过在余英时看来,严氏木人的史学实践,实较近于陈垣、H思勉,而稍远于陈寅恪与钱穆。也就是说,严耕望的治学取向,是探寻确实而稳定的历史知识、可实证的历史真和,不人愿意

4、或者很少涉足过分依赖主观判断的捕象领域,很少发见仁见智的“议论是即为“朴实"。“朴实,,是小外史学家的一种类型,也是大部分史家的基本特性。由于历史学家的个人才性、学养深浅以及知识结构各不相同,所以他们或擅氏细微的史实考订,或擅氏宏大的历史综括。而高才大力者,能够将二者融会贯通,合为一体。只有合为一体,才可称之为“梢通”。不过,无论怎样精通,“朴实”终归都是优秀历史学家的学术根基所在。在笔者看来,严氏“朴实'学风的养成,除受历史学-•般特性以及陈垣、吕思勉的影响之外,其早期及更直接的源头,当是皖人的治史传统。同时应看到,严氏并非不重视“过分依赖

5、主观判断的抽象领域”,而是在该领域发“议论”,也处处体现出“朴实”的风格。著名桐城派学者姚永朴就是严耕望的乡贤前辈。姚著《史学研究法》曾被史学家杨鸿烈定性为“我国从古以来老师宿儒教人读史的方法”,意即朴实。李则刚是严耕望的高屮历史教师,对严氏的史学观念影响极大,所以书中多次提及。李氏《史学通标签:学习方法类别:读书时间论》虽趋于通识一途,但大体仍可划入朴实界域。吴孟复曾向姚永朴问学,故《占书读校法》以桐城文法讲史法,发覆破的,颇多创获,但亦以朴实为基调。何佑森、汪荣祖同样是讲求内功而极重修辞有根的纯正学人。惟独胡适、余英时、唐徳刚,逸思放言,

6、手滑笔快,藻采靓丽,似与朴实不类。但其实,他们内心深处还是喜欢别人夸赞自家的功力。总而言之,正如严耕望书中所说,屮国史学界以史语所为代表之新考证派向来声势最盛。在此背景下,即使以通识与议论为依归的学人,亦断不敢不为专门之学,况且原本就以考据详博见称的皖派学人呢!了解到严氏所处的学术氛围、师承流脉以及治学品格,《治史三书》的基本特点也就可想一二了。全书的书眼,正在于“专精”与“博通”的二元划定。在开篇以及《论著标准》一节中,严耕望就此话题作了集中阐述,采用的词句虽不完全相同,但意思是一贯的。专精对应“充实”,意味着内容扎实、考证精详、术业专攻,

7、属于古人所谓“学”的范畴。博通对应“光辉”,意味着目光锐利、思想深刻、高瞻远瞩,属于古人所谓“识”的范畴。《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辉Z谓大。”著名史学家杨联陞曾经以此语品评某人的学术成果。严耕望认为,一部完美的史学著作,就在于“充实而有光辉二显然,在严耕望看来,理想的历史著作,正是古人所谓才、学、识、徳熔于一冶,词章、义理、考据融于一身,知性、作性、记性化于一书,事实、道徳、艺术亦即真善美有机化一。《治史三书》的逻辑架构及内容铺展,就是告诉读者如何向着这个光辉的口标边进。应该说,“专精”与“博通”的关系,是任何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祁无法绕开的议

8、题。严耕职的特长,在于同所有具备朴实品格的历史学家一样,能够把这个议题通过自身的治学经历以及深厚经验讲述得惟妙惟肖。所以,书屮列举了许多精美独到、堪称典范的事例,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