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18132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7
《贯彻落实全州开展“四群”教育现场会精神情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坪乡认真贯彻落实全州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现场推进会相关精神,积极参与抗旱救灾情况汇报县委四群办: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州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现场推进会、县“四群”教育动员大会等相关精神,大坪乡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乡“四群”教育动员部署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对全乡开展“四群”教育工作具体任务和要求进行了安排部署,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各站所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各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参加了会议。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州委书记刘一平同志在红河州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现场推进会上
2、的重要讲话精神。现将大坪乡贯彻落实“四群”教育相关精神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四群”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进“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深入开展,扎实有效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大坪乡于2011年12月27日,组织召开了“四群”教育动员部署会。乡领导班子成员、各站所负责人、各村支书、主任、乡人大代表、大学生村官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乡党委书记鲁正学同志做了动员讲话,他强调: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是党安身立命的根本。他要求:全乡党员干部职工要从工作大局出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
3、州、县委的安排部署中来,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四群”教育活动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执政为民和科学发展的载体,迅速掀起“四群”教育活动热潮,推进全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四群”教育工作取得实效。为扎实有效地推进“四群”教育工作,大坪乡成立了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人大主席、乡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相关站所负
4、责人等为成员的大坪乡“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党委办,抓好“四群”教育各项日常工作的落实。各村委会成立了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工作机构,为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站所、各村委会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加强舆论宣传,确保“四群”教育、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明确任务、狠抓落实,扎实开展好“四个一”活动。为确保“四群”教育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大坪乡以“四个一”活动为载体,确保“四群”教育工作取得实效:1、召开一次专题学习会
5、。大坪乡于2011年12月27日召开了“四群”教育动员部署会,会上,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传达县委开展“四群”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开展“四群”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措施及机制保证,进一步加强全乡干部职工群众观点教育,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大坪乡于2012年1月13日召开了以“开展‘四群’教育,密切联系群众”为主题的领导班子学习会,参会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了秦光荣同志在全省“四群”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围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个方面,查找班子及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开展了批评与
6、自我批评,深入剖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制定了整改措施。通过学习,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思想认识问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2、开展一次驻村联户工作。大坪乡党政班子成员严格按照“领导蹲点联户、干部结对联户”的要求,全乡12名领导干部先后深入到9个挂钩村驻村联系农户。驻村期间,每位挂钩领导对2至3个贫困村、重点村、难点村进行走访调研,全乡领导干部共走访调研了23个村民小组,广泛开展民情恳谈,体验民情,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帮助挂钩村谋划发展思路,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3、进行一次走访慰问活动。大坪乡积极整合资源,在
7、春节来临之际,乡党政领导分两个工作组,深入到9个村委会,23余个自然村,30余户农户家进行走访慰问,并与群众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倾听群众呼声,努力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此次走访慰问群众410人次,其中困难党员60人次,困难群众230人次,其他群众120人次,为他们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共计9.6万元,并向他们送去了真挚的新春祝福。4、完成一次建卡联户工作。大坪乡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印制“三卡”分发到各党政班子成员手中,建立《民情联系卡》,注明干部姓名、工作单
8、位、住址、联系电话、邮箱及承诺事项;建立《民情登记卡》,记录群众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生活状况、反映的事项、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情况以及基层组织和群众评价等,掌握基层群众情况,接受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