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12734
大小:14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6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丞相拜见皇帝由“坐着”------“站着”-----“跪着”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皇权不断加强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2.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记述了万历皇帝曾经励精图治,在天气大旱之年,步行到天坛祈雨。这主要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确能“以民为本”3.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
2、以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4.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
3、会5.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第二次鸦片战争D.甲午战争6.相对于战争阴云笼罩的欧洲,列宁曾热情地称赞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五四运动启导了人民的觉悟D.国共合作推进了大革命的兴起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写道:“在中国,情形却截然相反,革命后10年,在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新一代的企业家就已经出现,他
4、们直接与工业生产和对工资劳动大军的剥削相联系。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这里的“军人”指的是()A.李鸿章B.黄兴C.袁世凱D.蒋介石8.“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最主要的依据是()A.运动中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B.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C.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D.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9.(改编题)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5、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A.清军入关,明朝灭亡B.《马关条约》割地、赔款C.1912年清帝退位D.1937年的七七事变10.有人认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以建立民国为核心内容,注重于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层面”。以下史实与之相符合的是()A.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南京历史政府的建立D.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1.美国权威杂志《财富》曾在1995年预言,回归将令香港死亡。而13年后《时代》周刊承认其姊妹杂志《
6、财富》当年报道错误,更承认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的主要原因是()A.港人的爱港精神B.香港加入APECC.“一国两制”的保障D.港人治港的高度的自治权12.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3.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
7、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一一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C.毛泽东模式一一具有全面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性D.邓小平模式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14.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