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95279
大小:19.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6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编写毕业设计(论文)、组织毕业论文答辩基本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和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各教学站(点)应该认真组织好本站(点)各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编写及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各教学站工作:组织学生选题、确定指导教师、分配指导任务。组织落实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规定,负责毕业论
2、文(设计)工作的组织和运行,确保该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运行秩序和教学质量。3、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包括《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评语是否完成。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提前10天申报到成教学院)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总结工作,并做好归档管理工作。二、指导老师的职责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有较高业务水平和科研工作经验,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把好选题第一关。要求学生结合学生的专业和毕业实习内容选题,理论联系实际,大小适当,避免大而空
3、的题目。指导学生正确撰写论文提纲和正文,并认真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定期检查学生的写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进行答疑和指导,并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每篇论文(设计)指导不得少于两次。毕业论文(设计)结束阶段,按规范化要求检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给出指导教师评语和论文(设计)初评成绩。指导教师评语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有: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规定工作的情况;理论与实践意义;创新性程度;学术水平;写作的规范化程度;工作态度和严谨作风;存在问题;是否可以提交答辩等。为保证论文(设计)指导质量,每位教师
4、指导论文(设计)的数量应适宜,一般每位指导教师以指导学生数不超过15名为宜。三、评阅老师的职责认真评阅论文,书写评语,明确指出论文不足,并给出论文实际分值。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不能为同一人。四、毕业设计(论文)的编写要求(详见毕业论文撰写格式及范文)学生应按《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要求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并将毕业论文(设计)的纸质定稿交指导教师和各自教学站。(1)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应包括有:a、封面(含论文题目、教学站(点)名称、专业、学生班号、姓
5、名、指导老师、评阅老师、)b、内容摘要。(中文,汉字300字左右)摘要包括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摘要正文与关键词。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论述,应具有独立性,包含必要的信息,一般应重点说明设计或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其内容要用精练、概括的语句表达,不宜展开论证说明;关键词是从毕业设计(论文)中选出并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不得杜撰,一般为3—5个c、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标题、页码应与正文中的标题、页码一致。d、绪言。应简要
6、说明选题的缘由,设计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理论基础的分析、研究方法,实验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用词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e、正文。正文是论文或设计说明的核心部分,是对研究或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基础前提、模型的建立、试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理论论证、结果和意义的阐述等.f、结束语。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结论集中反映学生的研究成果,表达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是文章价值的体现。g、致谢辞。谢辞是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设计与研究工作的组织
7、和个人表示谢意。这不仅是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所用文字要简洁,切记浮夸和庸俗之词。h、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参考文献是论文或设计说明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学生工作中参考信息的广博程度和可靠程度。文献按照在正文中的出现顺序排列。(依次表明作者,题目,刊名或书名,出刊日期或出版单位、版别、出版日期,页码);(2)论文书写工整,语句通顺,附图清晰,数据准确。(3)毕业论文字数:5000-6000字左右。五、本科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后,均应参加答辩。有
8、下列情况的学生,不具备参加答辩资格:(1)未能完成毕业论文(设计);(2)论文(设计)未经指导教师验收;(3)未完成规定应完成的其他事项。六、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及职责(1)答辩委员会由3—5人组成,设主席1人、委员2-3人,另设秘书1人,委员中必须有副教授、教授职称的教师1-2人参加;(2)成立答辩小组、阐明答辩程序及答辩要求。答辩小组应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及要求,以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准备好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