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88530
大小:191.2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26
《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5月期末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5月期末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岀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岀土的坝,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古乐器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
2、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先民们还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辅相成。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鸣金收阵、击鼓升堂等。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牛产力有着密切关系。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纟巢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犯、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
3、存了124件古乐器。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屮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许多外來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锁呐等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咅质、咅律、咅量、转调、固定咅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取材于刘承华《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的一项是•••A.击鼓出征B.击筑悲歌C.鸣锣开道D.打更报时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民族乐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悠久,源远流长B.早期一般兼具表演性和实用性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博采众长,种类不断得到丰富【答案】1.B2.C【解析】1.试题分析:考核概念的外延的题目命题方式是用文童以外的内容考核文童中的概念,首先对文童的概念进行分析,然后看列举的事例是否符合文中的概念的内涵的要求。如此题的考核的范围
5、是不属于“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齐艮据文意理解,选项B属于演奏乐器。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相关枫念信息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准确分析选项。本題选项C促进了生产了的发展,于文本没有任何依据。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材料二吹管乐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先民们用飞禽的肢骨制成骨笛(也称
6、骨哨),在狩猎时用于模仿动物的声音,以诱捕猎物或发出信号。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160余件骨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迹址墓葬中出土了20多支骨笛,经过碳14测定,它们己有7000—一8000年的历史,是后世竹笛等一系列管笛乐器的鼻祖。战国曾侯乙墓屮出土的两支“旎”,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竹质笛子实物。它们有一个吹孔、五个按音孔和一个后出音孔,能演奏出六声音阶。競的吹孔平面与指孔平面相交约为90度的夹角。东晋郭璞注《尔雅》:“旎,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关于竹笛的起源
7、,并不像有些资料所说,是汉代张郵出使西域后,从屮亚细亚一带传入的。据史料记载,到唐代竹笛才加开了膜孔,这也成为中国竹笛区别于西洋乐器长笛及其他国家笛子的显著特征。西洋长笛没有膜,所以音色团润、温暧、细腻,音量较小。因为有了笛膜,中国竹笛的音色清脆亮丽,穿透性强。竹笛发展到唐代,在形制上已经和现代竹笛基本相似。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诗歌得到了繁荣,竹笛艺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很多唐诗中都有对竹笛的精彩描写:“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王昌龄《江上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
8、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施肩吾《夜笛词》)……不管是在①,还是在②,或是在③,都可听闻清丽悠扬的笛声。这些也是竹笛与诗歌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咅动人婉转。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的称谓。宋元两代,竹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