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65579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6
《《贝多芬百年祭》导学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贝多芬百年祭》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研读,把握贝多芬的个性及音乐的特质。2.抓住关键的词句,领悟作者寄寓的情感。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法及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学习重点:把握贝多芬的个性及音乐的特质及文章写法知识补充:作家作品:萧伯纳(1856——1950),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文艺评论家。因其戏剧强烈的讽刺倾向,他被称为“二十世纪的莫里哀”。他在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的代表作有《鳏夫的房产》、《圣女贞德》和《巴巴拉少校》等,其中《圣女贞德》是他最佳的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萧伯纳的世界观比
2、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自读“知识补充”,掌握作家作品。2、通读文章,掌握字音字形。倔强()轧路机()滑稽诙谐()缠绵悱恻()驯服()不羁()嫉妒()玩世不恭()上溯()3、自读文章,尝试着概括每一段的内容二.课前检测(作家作品及生字词)三.新知导学(一)研读1—3段内容1、阅读课文1至
3、3自然段,试归纳贝多芬的个性。(1)贝多芬的个性:反抗性(第一段第三行)、奔腾澎湃(第一段第十行)、激进的共和主义者(第二段第一行和十行)、清教徒性格(第一段第七行)。2、萧伯纳写贝多芬,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事件来说明?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提示:从文本中找关键词句分析。)参考:作者以“反抗性化身”为核心,将贝多芬的个性和音乐的特点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能体现贝多芬“反抗性化身”的具体事件:①第一段第三、四行“街上遇到大公不脱帽,且在他们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②第一段第六、七行“他穿
4、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被警察当作流浪汉抓起来”。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这些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能把人物的反抗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二)研读4—7段内容1、写贝多芬离不开写他的音乐。阅读课文4至7自然段,试归纳贝多芬音乐的特点。在萧伯纳眼中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是什么?他的音乐与他的个性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提示:同学们应该先抓关键句去理解,先找关键句,然后加以讨论、分析、归纳,形成一定的共识。)参考:贝多芬音乐的特点:a.杂乱音响,不对称(第四段第五行)。b.“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
5、本身作为目的。”(第六段第二行)C.活力与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第六段第四、五行)d.“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是使你清醒的音乐。”(第七段第四、五和第七行)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惊人的活力与激情。音乐与个性内在的联系:①贝多芬是“反抗性化身”,反抗性使得他突破乐式陈规。他的音乐是杂乱的、不对称的。“他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澎湃”。“奔腾澎湃”的灵魂使贝多芬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这种活力和激情也一样体现在音乐之中,
6、“贝多芬加给音乐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了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②激进的共和主义者和清教徒性格使得贝多芬嘲讽传统,无所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风尚。这种鄙视流俗的气质使得他的音乐中有与时代不协调音。“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着旧的乐式”这也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特点。但贝多芬就是贝多芬,“ 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享受不尽的美丽的乐曲;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们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回都发现新东西……”总之,贝多芬的音乐打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缘于他的音乐充满着活力与激情。音乐中的
7、活力与激情,来源于他不屈的反抗性的个性品格,可以说他的个性魅力与他的音乐成就是相辅相成的,是协调统一的。(三)归纳总结根据文章内容,分析“贝多芬之谜”。(提示:第七段首句“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四)文章的艺术手法文章为纪念贝多芬而作,却以大量的篇幅写到莫扎特等其他音乐家,为什么这样写?贝多芬性格的独特性在文中是通过与其他音乐家,尤其是莫扎特等人的对比突现出来的。举例说明:①谈到贝多芬的灵魂是奔腾澎湃时,与韩德尔巴哈相比较,突出贝多芬的活力与热情。②从服饰上把贝多芬等人穿的“散腿裤”与莫扎特等人穿的“紧腿裤”作
8、比较,形象地写出了不同身份的两种人,突出了贝多芬的鲜明个性。③莫扎特、海顿等都是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但在这里,都是为了衬托贝多芬的。没有比较,也就没有个性的显现;没有衬托,也就没有伟大的灵魂。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妙处,感受作家艺术手法的高超,更能透彻地理解课文。其次,文章还大量运用生动具体的描绘和比喻手法:像开头第一句“举拳向着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