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48637
大小:3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4
《XX县XX镇村级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县XX镇村级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称“三资”)规范化管理,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XX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资金包括村级所有的交乡代管款、现金、有价证券、库存物资等;资产包括村级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产役畜、机电井及其他公益建设设施;资源包括村级所有的林木、水面、滩涂、耕地(包括垦荒地、荒地、宜林地、废弃地)等。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镇所有实行独立核算的村级单位(包括村民委员会
2、和农村居委会,以下简称村级)。村办企业和其它村属经营单位原则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也可以参照执行本办法中有关规定。村级“三资”业务主管单位,是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农经站)。第四条农经站是全镇村级“三资”监督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统筹负责全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工作监管和资产认定等工作,组织、指导和监督各村居开展经营和管理"三资”活动。各村居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本着立足实际,服务大局,维护集体和群众利益的原则,建立并执行村级集体"三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规范运作的管理制度。第二章管理内容第五条资金管理(一)镇农经站安排专门会计人员代理村级记账、核算工作,全
3、面监督村级资金使用情况。全面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资金管理全面导入"三资"监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资金安全。(二)代理会计要依据《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规定,以村为单位设账,分会计科目核算。一个村居的会计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日记账和其它辅助性记录账簿,其中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由农经站代理会计负责记录核算,日记账和其它辅助记录账簿由村会计负责记录核算。每个村居设会计一人。村级发生的各项收支活动在履行相关的程序后,由村会计按原始凭证登记日记账,月末将经过民主理财的原始凭证报农经站代理会计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结算余额,填制月结余额表。(三)村居每年初都应
4、按要求编制当年会计预算和上年会计决算,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农经站审查备案。村级各项收支活动要严格执行会计预算。(四)村级一切经济收支活动,都要进入会计过程,按规定程序和会计制度记账核算。超过时限不履行相关程序进入会计过程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五)村级收入,包括所有资产、资源经营收入,企业上缴利润,“四荒”拍卖收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划拨,救济扶贫资金,征用土地补偿费,超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返还收入,以及向农民收取的'‘一事一议资金”、回收债权等,都要全部进账核算,不得设立账外账,不准设立小金库。要规范使用票据。属于农民负担范畴资金的收取,必须开具"农民负
5、担专用票据”,其它方面的收入一律使用印有XX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监制章的内部结算凭证,不得以表代据或使用"白条”据。要规范结算手续。全部实现的收入及时开票结算;因故欠收部分要严格履行欠账手续,记入往来账;需要减免的,履行规定的批准程序后,承办减免手续,记入相关账务。票据严格执行缴销管理制度。(六)村级支出一般包括生产性经营支出、公益事业支出、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办公费用以及偿还债务等。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支出标准,出现扩大范围和超标准的支出,谁支出谁承担,谁批准谁负责。村干部报酬按组织、人事部门核定的定编人数,标准按照相关规定,年初由村委会制定补贴计划到人,经村民大
6、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镇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报镇人民政府备案。年终由镇有关部门按工作实绩考评兑现。村办公经费包括村干部的差旅费、培训费、办公用水电费、电话费、取暖费、办公用品、报刊杂志征订、账册账簿和凭证订购等。取消村级行政性招待费,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村级支出凡是能够取得正规发票的必须取得正规发票。工程类支出必须取得税务发票,且附有会议记录、工程合同、材料单及验收报告等资料。村级小额零星支出可以使用统一印制“内部结算凭证”。严禁"白条”入账。村级资金使用实行备用金制度。每个村核定的日备用金为1000元,超出部分必须全部上交农经站存入银行,不得坐支,不得白条抵库。(七)村级开支
7、审批实行“两笔一章”制度,即开支发票先交村居会计审核其内容的规范性、计算正确性、金额的标准性,签署"符合规定”字样,再交村居委会主任审定其支出的规定性,签署“准报”,然后再交村支部书记审查,盖上"同意入账”印章。"两笔一章”不全者视为不合格票据,会计不得付款。(A)加强村级债务管理,逐步化解沉淀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化解沉淀债务,要认真执行有关法规政策,及时履行相关结算或变更手续。不经批准,严禁随意举债,杜绝高息举债。(九)加强扶贫、低保、医保、优抚、粮补、转移支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