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1导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1导论

ID:43037226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4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1导论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1导论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1导论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1导论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1导论_第5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1导论_第6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1导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主讲:辽宁中医大李德新教授2014.2.导论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1.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在中国有两种医学体系,传统医学(以中医学为代表)和现代医学(西医)。2.中医学:以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的一门综合学科。3.中医学理论体系: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阴阳和五行学说作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作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病理和生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1.中

2、国传统文化的特征(1)整体性。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善于从整体上认识世界,把握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就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渊源。(2)人文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根本。这种人文思想培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大公无私、敬老扶幼的高尚的品格。这个人文性,体现在中医学上,强调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它是中医学医学观的一个渊源。(3)承传性。非常重视对传统的继承,强调道统。几千年来采取经学的方法进行治学,保证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不断的延续。它的特点是把先秦的典籍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这种传承性的长处是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不断的延续下来,但也存在

3、不足,过于强调对经典著作的推崇,束缚了人们科学的批判精神。2.中医学的文化特征(1)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观。中医学把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和生物的人来看待,把人放在天地自然之间来考察,把人同人,自然社会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2)人命至重以人为本的医德观。中医学非常强调人的生命与价值,认为在天地人三才一体当中人是最重要的,医为仁术,医生要不计名利,要潜心医道,要对人有恻隐之心,有爱人之心。中医以保护人类的健康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3)阴平阳秘、动静互涵的恒动观。中医学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看待生命运动,看待健康和疾病的变化。(4)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观。强调人们要防患于未然,

4、维护健康,防止阴阳平衡被打破。一旦有了病以后,它强调即时控制疾病的发展。三、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1)哲学基础。中国古代哲学的三个思想:气论,或者叫做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2)自然科学基础。中医学充分吸收了秦汉时期自然科学的成就,来构建自已的医学体系。中医学它是以古代的生物学成就作为自己的生物学基础,尤其是解剖学。6在解剖学史上第一个提出解剖的概念是《黄帝内经》,世界学术界上公认中医学的《内经》是世界上最早一本解剖学。(3)社会科学成就。秦汉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百家蜂起,这些丰富的学术思想都给我们中医学的形成提供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提供了人文思想

5、。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思想,为我们中医学确立了科学的伦理规范,保证了我们中医学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共同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2)《黄帝内经》,现存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系多人整理而成。内经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诊断、治疗及预防养生等、内容包括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病证;针灸和汤液治疗等。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阶段发展到糸统的理论阶段。它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理论的框架是由《黄帝内经》所奠

6、定。(3)《难经》又叫黄帝八十一难经,大约成书于西汉的补充了《内经》的不足。(4)《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的,经宋代林亿等整理后,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概括了中医四诊、八纲、八法,理、法、方、药齐备,正式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中医临证(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本草经》,约成书于东汉,是中国药学史上最早一本经典药学著作。全书收载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功效分药为上、中、下三品,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3.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发展(1)魏晋隋唐时期①对经典著作的注释和整理。杨上善、王冰

7、对《黄帝内经》进行注释,王叔和、孙思邈对张仲景所作的《伤寒杂病论》进行整理注释。②对临床的经验进行总结,升华为理论。晋代王叔和的《脉经》是中医学术史上最早的一本脉学的专著,建立了脉学理论。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最早的病因病理学专著。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建立了完整的针灸理论、实践的体系。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奠定了方剂学的基础,堪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2)宋金元时期。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提出许多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