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35075
大小:24.1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25
《集合地含义与表示,优秀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篇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剖析《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必修1的第一章内容,是高中数学的基础,集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在其它一些章节中也都有渗透,因此学好这一章内容是十分关键的。本章又是高中数学课程的起始章,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研究的方法也与初中数学不一样,因此设计好这一章内容的教学不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能否入门高中数学都是很重要的。2、教学内容与学情剖析本教材对集合的定位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用
2、集合语言来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并使学生能用集合语言简洁、准确地表示数学对象。高一新生经历了初中的启发式学习,对一些具体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一些抽象的知识还不能完全明了如何来学,一些良好的数学素养还需要去形成,一些能力还需要去培养、提高。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剖析鉴于以上分析,又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①了解。(集合的含义)②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③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④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表达的能
3、力)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②渗透分类思想;情感与价什观目标:①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②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问题探究的过程之美及数学思维的严谨之美;(2)教学重、难点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难点: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难点突破:]对于难点,则是通过实例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寻找概念区分点,尽而把握概念特点,从而达到准确表达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突破。二、教法设计由于本节课的特殊地位,
4、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学到知识,更能使学生掌握怎样来学到知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为此,对于本节课的教法设计,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1、课前知识准备。通过课前预习、尝试达到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的目的。2、课中自主阅读-探究-归纳。就是在教师组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知道怎样来学的目的。3、课后抽查小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与小结,从而达到让学生知道学到了什么的目的。以上三个方面,是由
5、三个问题产生的,因此,我就称之为“三问教学法”。[这个方法实际上也是对“堂堂清”这一教学指导思想的较为完整的体现。]我的设计依据是:支架式教学理念,就是把教学看成是一个由教师的“导”、学生的“学”及教学过程中的“悟”三要素组成的整体。教师的启发、诱导、激励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把学习任务转移给学生;学生则是接受任务、探究任务、完成任务。这两条线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对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的演绎、展示和探究来组织和推动教学。三、学法指导作为高中数学的起始章,重视潜移默化地进行初、高中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渡
6、,培养良好的高中数学学习习惯,以逐步适应后续的高中数学学习。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课,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对学生的学法指导:1、通过启发思考、引导阅读、诱使探究来完成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阅读、探究、归纳、反思)的形成。2、通过归纳小结、知识反馈来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3、通过对过程的回顾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递进的(循序渐进)、积累(潜移默化)的过程。四、教学程序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
7、的环节: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一群迁徙的鸟在飞翔;雪原上一群奔跑的马;??鸟群、马群??都是“同一类对象汇集在一起”,这就是本章将要学习的集合。启发1:想一想:集合这个术语,在初中我们是否使用过?[联想旧知]在初中学习“自然数”、“有理数”等内容时,已经使用了“自然数集”、“有理数集”等术语,并且一提到这些语言,我们就会想它所包含的内容。另外,初中代数《不等式的解法》中也有曾提到: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解集
8、的定义中也涉及到“集合”。启发2:用“集合”来描述研究对象,既简洁又方便。那么,集合的含义到底是什么?通过“展示[生活实例]启发[联想旧知]从而[产生问题]尽而[引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新知的学习与接受做好准备;2、自主阅读、探求新知多媒体展示[观察下列集合实例](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所有展馆。(2)目前河南省的所有“国家地质公园”。(3)高一(1)班的全体同学。(4)所有的正方形。(5)20以内的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