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63隔离种类、适应疾病管理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件名称:隔离种类、适应疾病管理制度总页数:5页文件编号:A12-ZD-063-02发布部门:感染与疾病控制部审核人:栗方批准人:姜合作生效日期:年月曰隔离种类、适应疾病管理制度1.目的明确感染性疾病(主要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感染)隔离标识、隔离要求,防止病原在医院内的传播。2.范围医院科室、部门、员工、医学学员、患者、来访者。3.定义3.1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
2、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3.2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W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3.3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之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3.4融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3.5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3.内容4.1隔离原则:4.1.1根
3、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滋。3.1.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早预防措施。1.1.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4.1.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4.1.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4.1.6在接到化验结果或危急值报告时,医生及时下达相应的隔离医嘱,护理人员在病历上、腕带、病床标示牌或单间门上放置隔离标识。4.2接触隔离
4、措施:蓝色标识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回感染源,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肠道感染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4.2.1患者安置:4.2.1.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4.2.1.2患者应安置在单间内或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病室内。4.2.1.3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4.2.1.4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
5、,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4.2.2个人防护:4.2.2.1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及执行手卫生。4.2・2.2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4.2.2.3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4.2.2.4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4.2.3物品
6、消毒:4.2.3.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4・2・3.2—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止血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4.2.3.3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应经常清洁消毒,每班至少1次。4.3飞沫隔离措施:粉色标识适用于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4.3.
7、1患者安置:4.3.1.1同感染源的患者可安置在同一病房。4.3.1.2有条件时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住单问。4.3.1.3避免与免疫功能不全的感染者安置于同一病房。4.1.3.4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4.3.1.5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4.3.1.6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4.3.1.7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4.3.1.8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并且建议患者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8、。4.3.2个人防护:4.3.2.1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及执行手卫生。4.3.2.2密切接触患者时,除了口罩以外,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4.3.2.3针对疑似或确诊H7N9、流感大流行等新发传染病患者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4.4空气隔离措施:黄色标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麻疹、水痘等,在标准预防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4.4.1患者安置: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