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热的冷思考

“红色经典”热的冷思考

ID:43016244

大小:30.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红色经典”热的冷思考_第1页
“红色经典”热的冷思考_第2页
“红色经典”热的冷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红色经典”热的冷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红色经典”改编热的冷思考摘要“红色经典”改编是近年来文艺界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一批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艺作品被陆续改编为电视剧或其他艺术形式。“红色经典”改编的不断升温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在日常生活、个人记忆、审美趣味、价值选择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它的诸多思考。关键词红色经典改编思考“红色经典”这一概念附着了太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复杂的政治意义。从1949年到“文革”结束,曾经出现过一批有着广大受众和影响的文艺作品,如《林海雪原》、《小兵张嘎》、《烈火金刚》等等。这些作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经典。作为一种

2、革命话语,它承载着历史叙述的重任;作为一种文学话语,它造就并容纳了当代中国几代人的生活、激情和理想。“红色经典”以精神方式参与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程。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全面来临的时代,“红色经典”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化改写。一批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为题材的文艺作品被陆续改编为电视剧或其他艺术形式。“红色经典”改编的不断升温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在日常生活、个人记忆、审美趣味、价值选择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原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被颠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当

3、下流行的价值参照系渗透进来,进一步拉近大众化与庸俗化之间的关系;既不尊重原著,也不追求意义,只是为了好玩,艺术家在道德上放纵自我以换取更广大的接受群体,把艺术的创造力变成了一种篡改和利用。 在当代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大众娱乐形式非电视剧莫属,决定一部电视剧命运的是收视率。经典改编风潮有其必然性,从改编方来说,改编经典名著是一个高起点的介入,经典家喻户晓,经过了时间检验,受欢迎是一个默认值,直接选取在时间长河中屹然耸立的经典故事,以不同的媒介手法对其进行翻新创造,这种由于融合和借鉴所带来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其意义也显然

4、:传承文化,普及经典,弥合时间的断裂感。从经典自身来看,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超越时代的生命力,经典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被奉若圭臬,经典也不是为了被高阁“悬置”而存在的,它的价值在于传承。大众传媒使经典的传播和扩散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基于不同媒体形态的经典改编就是最直接的方式。3经典名著是特定时代背景和历史的积淀,经典总是带着当时代的记忆,具有整体的魅力和独特的价值,这也是对经典名著改编的特殊性所在。可以说,经典改编面对的不仅是经典名著本身,不仅仅是一本书,一出话剧或者是一部电影,还有人们对于经典名著的记忆和想象。

5、“红色经典”的内容是主旋律的,相当一部分40岁以上的观众对当年的这批作品尚有鲜活的记忆,对高收视率的预期便成为改编的动力。在缺乏像《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样的新剧本情况下,改编“红色经典”就成为一个简便的选择。如果“红色经典”只是一些历史或文学文本,今天的改编和重述要简单得多,问题在于,它既是历史叙事,也是历史本身。不是所有的“红色经典”都适于改编,只有具备了大众娱乐基本元素的作品才有改编的可能,比如俗世的故事结构、复杂的情感纠葛、紧张的戏剧冲突、被暗示的性关系等:这些也正是"红色经典"电视剧大做文章之所在。另外,为了摆脱

6、以往的人物高、大、全的形象,就把它变得低、小、破;为了丰富原作单薄的内容,就人为地编造一些情节,等而下之的成为了“戏说”经典、“桃色”经典。急功近利的商业心态使得改编者难以在作品的深度和厚度上下功夫,大量娱乐因素的渗透使得“红色经典”电视剧与观众原来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感受相去甚远。  “红色经典”改编热持久不衰,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它抓住了当代人的怀旧情绪。作为美学范畴的怀旧是历史意识退化的产物或替代品,弥漫在“红色经典改编剧”的生产、消费过程中的怀旧情绪在一定意义上显示了我们的“历史记忆的空洞化”。由于历史记忆的空洞化,在

7、重述“红色经典”时就出现了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用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念、生活经验去演绎历史,仿佛不这么做,革命生活就得不到合乎逻辑的再现。这究竟是编导刻意迎合当代“大众”的口味,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理解历史的能力?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革命时代的经验和逻辑离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确实十分遥远,但是在“红色经典”的重述中,差异不能作为我们理解障碍的理由,而应成为艺术创造的前提与动力。简单的以今天的人情世故“同化”昨天的历史,看似顺理成章,实则表明了改编者历史意识的缺失。人类对精神信仰的依赖,来源于对现实安慰的需要和对情感寄托的渴望。从

8、这个角度上讲,“信仰”存在的作用,甚至是科学、哲学、文化、艺术等都无法取代的,它是人的精神世界赖以平衡、安宁、快乐的根基。梅艳芳“往生净土”和张国荣“瞬间飞跃”,再次传递出强烈的生命疑惑时,人们深在的信仰需求被强烈的震撼了: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去?”“人是什么?”“人生应如何度过?”“信仰是什么?”正是这种生命的困惑,再度唤醒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