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一点就通

“通假字”一点就通

ID:43009272

大小:18.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5

“通假字”一点就通_第1页
“通假字”一点就通_第2页
“通假字”一点就通_第3页
“通假字”一点就通_第4页
“通假字”一点就通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假字”一点就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假字”一点就通——基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学法指导茂名市体育运动学校、车囿蓉【教学设想】教学过程注重以生为本,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自主、探究的学法指导,完成教学设计“疑—探—识—习”四个板块。将通假字进行归类,由点带面,由难化易,环环相扣,使学生能更直观、形象、深刻地辨识和积累通假字,争取达到以一知十、触类旁通的预期教学效果。【学习者分析】通假字是文言词语中重要的一项,也是难点之一。进入八年级,随着文言文篇目的增多,篇幅的增长,再加上与现代相隔年代的久远,通假字的增多,识记量的加大,使得学生很难

2、辨认清楚。“通假字”成了文言翻译的“拦路虎”,导致学生的文言翻译难度加大,冲淡了学生的文言学习兴趣,以致谈文言色变。根据学生特点,有必要对通假字现象进行整理、归类、归纳、突破,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有条不紊地纳入最佳的文言“知识树”。【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使用通假字的缘由。2、归纳常见通假字的类型。3、掌握识别通假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识别通假字的方法。难点:懂得在具体语境中,巧妙辨识通假字。【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以设疑解疑作为的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3、力、迁移能力,力求使他们自己跳起来摘到桃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为了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分别设置以下四个教学板块:指导学生课前活动准备:1、整理出已学课本内的通假字。2、搜集介绍通假字的相关资料。【设计意图】课前预习环节,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疑——设疑激趣1、大屏幕播放:国产动画《愚公移山》视频,营造氛围。2、引用这篇未学的文言文中“汝之不惠(huì)”句子设疑,文中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这里的“惠”表示智慧的意思,但

4、古人为什么不用现代汉语智慧的“慧”字呢?难道是错别字?3、对比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中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意思是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根据文意,这里的“说”表示高兴,愉快的意思,“说”是通假字。4、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明确:阅读文言文经常会遇到这一类字——“通假字”,如“惠”不是错别字而是通假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看似小小的一个通假字,往往会影响到句意的理解,可谓“一字之差,谬之千里”。5、引导学生设疑:为什么会产生通假字?又这么多?如何识别?【设

5、计意图】声像并茂的视频,为课堂创设了优美的意境,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多角度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一、探——探本穷源1、教师明确: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用字现象之一,特别是在先秦两汉的古籍中为数不少,就是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编的文言文里通假字也是一个普遍现象。2、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查找有关通假字的资料。3、引导学生在展示的通假字资料中,归纳提炼古人使用通假字的缘由。古义“通假”:通者,通用;假者,假借。通假字就是汉字的通用和假借,是汉字在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中产生的复杂情况。其一、本有其字。由于种种原因,古人在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没有使用本

6、字,而临时借用一个音同或者音近的字,来代替了本字,这就形成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其二、本无其字。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所以,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4、弄清楚“通假字”与其“本字”的概念、关系。两者必须是音同或者音近而字形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被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某”通“本字”(某)。例如:“惠”(huì)通“慧”,在句中“惠”是通假字,“慧”是其本字,——表智慧的意思。5、进一步让学生概括通假字的特点。通假字在这个

7、特定的语境中读成“本字”的读音,在时间的界面上属于临时性的文字通用情况。两个字一旦脱离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就没有牵连的关系,字义不会发生混淆。所以,通假字与其“本字”,有“因音通假,两字一用”的特点。6、教师提醒学生,明确知识点:古文中出现的通假字,我们书写时不能改成“本字”,只是读“本字”的音,译“本字”的义。【设计意图】第2、3、4、5问题的设置与学生资料的展示,目的是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懂得顺藤摸瓜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提炼有用的知识点,这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局限,是一次高效的文字表达能力训练。一、识——识变从宜1、教

8、师明确:从古到今,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一致。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本字”有或同音、或双声、或叠韵的关系。从字形上看,通假字与“本字”如果是形声字,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根据通假字与“本字”这个基本的变化规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