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珍宝——大熊猫的历史分布与变迁

国之珍宝——大熊猫的历史分布与变迁

ID:42987957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国之珍宝——大熊猫的历史分布与变迁_第1页
国之珍宝——大熊猫的历史分布与变迁_第2页
国之珍宝——大熊猫的历史分布与变迁_第3页
资源描述:

《国之珍宝——大熊猫的历史分布与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之珍宝——大熊猫的历史分布与变迁无论是非洲的狮子与鸵鸟,还是亚洲的老虎与孔雀,几乎世界各大洲的珍禽异兽,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有不少传奇式的记载。被称为“竹林隐士”的大熊猫更是如此,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书中,大熊猫的美名有貔貅、貊、黑白熊、竹熊、银狗、食铁兽……它的许多神秘和传奇的记载都说明了大熊猫在中国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而且历来被誉为珍稀奇兽,是吉祥友谊的象征,是和平友好的使者。而今,作为国之珍宝的大熊猫更被拥戴为现代世界的动物明星,全球野生生物保护的标志和旗帜。然而“和平使者”的命运并非如其名一样安详、平和,而是历经

2、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本文就大熊猫在历史上的分布与变迁进行了初略的探讨。生活习性大熊猫喜欢居住在群山环抱的幽谷、阶地、缓坡和平台上,这里土质肥厚,森林茂密,幽竹青翠,空气清新,避风而恬静,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6.26-17摄氏度,积雪期长达4-5个月。大熊猫还喜好饮甘泉,在它们的家园总有潺潺溪流。在如此的仙境中,大熊猫生活得幸福而安详。大熊猫的食物却是十分的特化:以竹为生。一生中食物99%都是竹类,而主要的仅有6种。大熊猫的食物单一化严重,但是其食量却大得惊人。一只成年大熊猫平均一天要

3、吃15-20斤以上的嫩竹。其实这一点也好理解,因为大熊猫只以低营养、低能量的竹类为食,要维持它庞大的体型及其活动就必须成天地进食。然而有一点是我不得不提到的,大熊猫最爱的竹类是箭竹,可是箭竹具有有性和无性交替的繁殖方式,大约每40-50年,箭竹进行一次有性繁殖,即开花枯死,并要十多年方能恢复更新,这对大熊猫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70年代和80年代岷山、邛崃山竹子大面积开花就曾造成大熊猫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大熊猫的分布范围逐步缩小就与此密切相关。历史分布与变迁早在1869年,法国的戴维神甫起就已在探讨大熊猫的起源问题,

4、并给它正式取名为“大熊猫”。二十世纪中期我国学者邱占祥和祁国琴在云南禄丰的晚中新世古猿的地层发现了大熊猫的祖先型化石,这为破译熊猫起源的千古之谜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从已经发现的化石来看,在更新世中晚期(距今约60万年),大熊猫发展到全盛时期,大熊猫巴氏亚种出现,并广泛分布于现今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中、华北和西北十六个省市——3北京周口店、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国外的越南和缅甸。在距今四五千年前,仰韶文化中期,河南的西南山区,浙川县下王岗遗址中

5、,就发现过大熊猫上颌骨和牙齿。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提到的异兽将近40种,首先就罗列了貘(即大熊猫)等。这和当时的气候环境是分不开的,前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温暖起,后者又恰为第二个温暖期(主要表现在黄河流域冬天结冰期短,梅树与竹类的广泛分布)。这时关中地区气候温和多雨,而河边溪畔有普遍生长有茂密林带和竹丛,所以大熊猫的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大熊猫在山西、河南等泛北部地区仍还存在。陆绩注释《毛诗》时,引《王会篇》说;“屠州有黑豹、白豹,今出建宁郡,毛黑白,臆似熊而小”。说明三国以前,陕西合阳以东(

6、屠)尚有。陆绩在注释貘时,又说:“辽东人谓之白罴”,这里说的辽东就是指汉水东北一带,即山西、河南等地,与宋罗愿在《尔雅翼》中,所说的貔“出貉国”相类同,均泛指的北方。但它们在北方又消失较早,在此之后就未出现在北方发现有大熊猫的记载了。这是因为从公元初到600年恰为我国第二个寒冷期,这一时期历经东韩、魏晋南北朝。天气的寒冷使熊猫赖以生存的食物——竹类,在北方逐渐减少,由此大熊猫也随之南迁。唐太宗曾在丹霄殿设宴给十余有功之臣赏赐貘皮,而白居易在《貘屏赞》中又说它生于南国(《神异经》中也说“南方有兽,名曰啮铁,其粪可为兵

7、器,毛黑如漆,按此即王会所云玄貘者也”)。因此,可以说,在唐代从西安至江南一带可能尚有分布。对此,从我国的气候变迁上也可以得到证实,公元600年到1000年的第三个温暖期,贯穿了隋代到盛唐直至北宋初年。“桔过淮而为枳”的常识在这时被打破:李德裕《瑞桔赋·序》记载,唐武宗时宫中的桔树结出了果实。可见,当时温暖潮湿的气候还是适合大熊猫生活的。到了明清之际,正逢我国第四个寒冷期的到来,大熊猫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到了中国的西南地区和一些亚热带山地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后汉书》西南夷传中所说“哀牢夷出貊兽”做了响应:称“

8、黔蜀中有之”。明末冯梦龙、蔡元放编《东周列国志》记载在楚国云梦(今湖北江陵一带)见到了貘(三十五回);明万历湖北的《归州志》(指今秭归县)记载产貊,明嘉庆《巴东县志》亦记载产貊。清乾隆时湖南《直隶澧州志林》记载“貊多力,好食竹,皮大毛粗,黄黑色,可为鞯寝之,有警则毛竖,永定间有之(指今大庸县)。”在乾隆时也在四川东南《酉阳直隶总志》中记载“貘,食铁兽也,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