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修定稿)

学年论文(修定稿)

ID:42985929

大小:4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5

学年论文(修定稿)_第1页
学年论文(修定稿)_第2页
学年论文(修定稿)_第3页
学年论文(修定稿)_第4页
学年论文(修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年论文(修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年论文论文题目试论王阳明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世的意义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年级10级思政(1)班学号201024021109学生姓名吴思远指导教师匡达晒完成时间2012年12月肇庆学院教务处制试论王阳明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世的意义吴思远指导老师:匡达晒摘要:明朝中叶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王守仁),不仅在心学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地位,其道德教育思想也是在阳明心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是在王阳明“心即理也”的世界观、宇宙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并且在“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方法论的指导下,经过

2、长时间的实践,不断完善,形成了一个与前人不同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该体系内容丰富,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对现代的德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对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德育难题有一定的指向性,值得当前的思想道德工作者深入学习与探讨。关键词:王阳明;道德教育;心即理;知行合一;主体性王阳明作为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与教育家,其在道德教育思想与实践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徳教育理论与体制。他为古代屮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为现阶段我国的德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一、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理论渊

3、源任何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都不是思想家凭空想象的。一种思想的产生离不开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思想理论的形成不能仅仅归功于思想家本身,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与理论渊源对于思想体系的理论化与系统化同样起着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所以,不管王阳明的道德教育思想内容如何丰富,形式如何多样,对当世的意义多么口大,究其产生的原因,我们是无法摆脱王阳明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王阳明道德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内忧外患自明朝屮叶始,多是昏君当道,宦官如曹吉祥、刘瑾等人在政治生活屮担当重要的角色,常常扮演

4、了皇帝的代言人,把持了朝廷军政人权,严重干涉了朝政。同时,朝廷内部派系林立,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各地藩王为实现私欲,犯上作乱,背叛朝廷,加剧了庙宇的昏暗与动荡。由于封建贵族的生活腐化与奢侈,上梁不正下梁歪,各级官员为敛财,竟不顾老白姓的死活,大量兼并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和随意增加农民的赋税,造成了民不聊生,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的局面。为了生存,没有土地的农民变成无业游民,而且数量与口倶增,最终爆发了如叶宗留领导的浙闽起义、江西王浩八领导的农民起义等。加之軸靶、瓦剌、兀良等草原少数民族大举入侵中原,使明

5、朝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来反抗少数民族,造成了明朝国力渐衰,朱姓封建统治也逐步走下坡路。2、人心不古一方面,随着封建生产力的发展,资木主义生产因素在明朝中叶逐渐萌芽,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士”阶层功利之心日益显现,读书人日益强调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泱于人之心髓。”⑴传统纲常伦理思想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被人轻视乃至忽略。另一方面,自元朝以來,历代君王均把程朱理学作为当时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将其纳入科举取士的唯一考核内容,迫使当时的读书人只顾埋头读死书,只为功名利禄,而深受朱熹

6、知行分裂思想的影响,不懂得学以致用,不问世事,虽然满腹经纶,却是夸夸其谈,缺乏道徳实践,甚至做出有违纲常的事情。3、学术停滞面对着社会环境的剧烈变迁,明朝科举考试还是一成不变地以程朱理学为唯一官方哲学,以四书五经为唯一的考试范畴,许多读书人只会園囹吞枣,固守木本,程朱理学缺乏新鲜血液,逐步沦为空洞无物的说教思想,不对程朱理学进行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内涵与形式,发展之路停滞。但是明朝统治者认为程朱理学强调外在的“天理”的不可违背性,从外在的纲常伦理,道徳规范约束与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有利于人们服从地主阶级的

7、统治,因而大力推广。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当时明王朝所面临的处境是难以让平民百姓“填鸭式”地接受这些外在的约束规范的。外有蛮夷外族入侵,内有统治阶级内部的僭越,百姓民不聊生,明朝统治者却妄想贫苦人民服从其统治,无异于天方仅谭,引起人民的不满。僵化的程朱理学已不能约朿人民,被视为夸夸其谈的大空话。所以,王阳明也是在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屮应运而生。(-)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渊源王阳明道徳教育思想是王守仁哲学邙H明哲学)体系的重耍组成部分,而阳明哲学则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立根之本”,所以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王阳

8、明的哲学体系,为更准确理解其道徳教育思想奠定扎实的基础。1、“心即理”的继承与发展“心即理”最早由陆九渊提出,“天之所以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⑵⑴⑼这与王阳明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⑵他3)不谋而合。简单地说,陆九渊与王阳明都不承认“天理”的外在客观性,而是一•致认为人的心即是“天理”,人的心才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在王阳明那里得到了发展,即“心外无物”,而这些思想构成王阳明哲学体系的木体论。⑶而王阳明则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