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84290
大小:2.60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9-23
《十七大图片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普洱震区特困户住上廉租房[组图]2008年01月30日11:36 来源:新华网【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窗体顶端【Email推荐:】窗体底端这是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地震后建成的利民小区廉租房(1月29日摄)。 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境内发生6.4级地震,造成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36万多间民房损毁,全市约6万户房屋被列入恢复重建计划。目前,受灾特别严重的宁洱县已为2.5万多户灾民修复和重建了住房。另外,县政府为受灾的特困群众修建的2万平方米500套
2、廉租房已全部分房到户。新华社记者陈海宁摄 1月29日,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特困户李兴鹏(左)搬进利民小区廉租房,44平方米的住房月租金只需39.6元。新华社记者李启华摄科学发展:贵州兴义市抢救民族医药产业[组图]2008年01月24日22:15 来源:新华网【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窗体顶端【Email推荐:】窗体底端贵州省兴义市吉仁堂药业公司的职员在培养石斛种苗(1月24日摄)。 自古就盛产于兴义喀斯特山区的石斛是中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历代本草及现今国家药典均有记载,具有
3、滋阴清热、生津益胃和润肺止咳等功能。但由于石斛在自然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只有1~5%,长期以来的掠夺性采挖致使种源严重枯竭,被国家列为“国家野生药材重点保护物种”。兴义市吉仁堂药业公司从2002年起开展了对石斛繁育技术、石斛野生种质资源保护、石斛仿野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运用,还建立了石斛规范化种植基地50亩和野生石斛保护与抚育示范基地100亩,并将栽培出的石斛仿野生种苗交由住在喀斯特山区的农民种植,既绿化了荒山,又带动了500多农户户均每年增收3000多元。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贵州省兴义市吉
4、仁堂药业公司的职员在对石斛种苗接种(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贵州省兴义市吉仁堂药业公司的职员在对移到大棚炼苗的石斛种苗进行维护(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兴林富民2008年01月30日11:33 来源:新华网【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窗体顶端【Email推荐:】窗体底端1月29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乡那柯里村哈尼族村民在领取林权证。 2007年初,云南省普洱市在全市林区全面展开了以兴林富民为目标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改革涉
5、及全市51万农户、3034万亩集体林地。迄今该市已为4万余户农户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林区呈现出一派“争山造林、争苗植树”的喜人景象。新华社记者陈海宁摄 1月29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乡那柯里村村民在翻阅刚领到的林权证。新华社记者李启华摄技能教育培养特教学生自立能力[组图]2008年01月08日19:21 来源:新华网【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窗体顶端【Email推荐:】窗体底端1月7日,甘肃省敦煌市特教学校内,厨师杨金诚(右三)在指导特教学生切菜。 杨金诚是
6、聋哑人,1997年从这所学校毕业后留在学校食堂当厨师。敦煌市特教学校自1993年成立以来,已经招收了100多名智障或聋哑的残障学生。学校除了对他们进行文体教育外,还很重视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的初级教育,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食其力的能力。新华社记者 侯东涛 摄 1月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特教学校,聋哑孩子们在参加乒乓球比赛。新华社记者 侯东涛 摄 1月7日,甘肃省敦煌市特教学校的聋哑孩子在上电脑课。新华社记者 侯东涛 摄农家书屋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组图]2008年01月08日07:41 来源
7、:新华网【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窗体顶端【Email推荐:】窗体底端 1月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杨家桥乡杨家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张化军(右)为借书的村民进行登记。 作为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的一个基层落实单位,杨家桥村农家书屋目前已经藏有4800余册图书和杂志,并分成农业科技、少儿和文史等类别免费向村民提供借阅服务。新华社记者侯东涛摄 1月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杨家桥乡杨家桥村,村民在农家书屋看书。 新华社记者侯东涛摄设施农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组图]2008年01月04日
8、22:17 来源:新华网【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窗体顶端【Email推荐:】窗体底端1月3日,新疆库车县乌恰镇农民买买提·艾木都拉在自家的大棚内收获西红柿。 近年来,新疆库车县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瓜果等设施农业种植,向农民提供技术、资金、农业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库车县塑料大棚、双膜小拱棚等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2万多亩,每亩每年可给农民带来6000至7000元的收入。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1月3日,在新疆库车县乌恰镇农民买买提·艾木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