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81598
大小:868.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4
《初三基础知识浏览(声 光 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理基础知识浏览Ⅰ(声热光)声现象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2.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
2、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3.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4.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A.减弱声
3、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装饰的美观些5.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地震造成数万人员伤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次声波的特点是:()A、频率高,人耳听不到B、频率高,人耳能听到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D、频率低,人耳听不到6.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按键能改变电视机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音调D、传播速度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手机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B.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减小噪声C.电磁波与声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D.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
4、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9.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A.响度B.音调C.振幅D.音色10.学习了声现象后,爱动脑筋的小明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l所示。对着管口吹气,由于空气柱的____________
5、__就会产生声音。管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音色”)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小吸管乐器11.手机是通过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12.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
6、_________。13.在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 。514.人大喊一声,要听到回声,离高墙的距离至少米。闪电后5秒听到雷声,发生雷电的地方距离我们大约米。为测海底深度,所用的仪器叫:。热现象:1)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2)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各图,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7、A.图(a)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B.图(b)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C.图(c)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D.图(d)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3)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80℃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铅的凝固点是-328℃4).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
8、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5)如图1所示,描述晶体熔化的图像应是()6)如图2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