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

ID:42968153

大小:75.2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4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_第1页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_第2页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_第3页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_第4页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丁以寿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以降又趋于“二教合一”。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懦道佛,即使道士、佛徙,也往往是旁通儒佛、儒道。流传最广

2、,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八派,便吸收了老庄孔孟的-些思想,而宋元明清佛教的…大特点便是融通儒道,调合三教。宋明新儒学兼收道、佛思想,有所谓“朱子道,陆子禅”之说。金元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竭力提倡“三教合一”,其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1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茶道中所修何道?可为儒家之道,可为道家、道教之家,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异。•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的最高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

3、道屮庸,无为而无不为。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普及,茶艺完善之后。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不普遍。西晋虽有茶艺的雏型(见杜育m赋》),还远未完善。晋、宋以迄盛唐,是中国茶道的酝酿期。屮唐以后,屮国饮茶“殆成风俗=形成“比屋z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唐朝肃宗、代宗、德宗时期,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实践、润色和完善,形成了“煎茶道北宋时期,蔡襄著《茶录》,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从

4、而形成了“点茶道”,明代后期,张源著《茶录》,许次纾著《茶疏》,标志着“泡茶道''的诞生。中国古代没有茶道专著,有关茶道的内容散见于各种茶廿及茶诗文绘画中。下面是从古代茶书及茶诗文的东鳞西爪中,笔者所披寻出的中国茶道形成与发展的脉络。一唐宋时期——煎茶道煎茶法萌芽于晋,至唐陆羽《茶经》始有详细记载。《茶经》初稿成于唐肃宗、代宗朝时期,又经修订,于唐德宗朝时期定稿。《茶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茶道的诞生。其吋其后,皎然、卢仝作茶歌,斐汶撰《茶述》,张又新撰《煎茶水记》,温庭筠撰《采茶录》,推波助澜,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煎茶道茶艺煎茶道茶艺有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

5、环节。1•备器《茶经》”四之器”章列茶器二I•四事,即风炉(含灰承)、篙、炭挝、火夹、鏤、交床、夹、纸囊、碾(含拂末)、罗、合、贝IJ、水方、漉水囊、瓢、竹夹、蹉箧(含揭)、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另有的统贮茶器的都篮。2.选水《茶经》“五Z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淇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据说陆羽晚年撰《水品》(一说《泉品》)一书。张又新于公元825元年前后撰《煎茶水记》,书中引刘伯刍评判天下之水七等,陆羽评判天下之水二十等。讲究水品,是中国茶道的特点。3•取火《茶经》“五之煮”云:"其火,用炭

6、,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温庭筠撰于公元860年前后的《采茶录》“辨”条载:“李约,[V开]公子也。-生不近粉黛,性辨茶。尝日:’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4.候汤《茶经》“五Z煮',云:“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候汤是煎茶的关键。5•习茶习茶包括藏茶、炙茶、碾茶、罗茶、煎茶、酌茶、品茶等。撰于八世纪末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

7、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饮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常伯熊,生平事迹不详,约为陆羽同时人。他对《茶经》进行了润色,娴熟茶艺,是煎茶道的开拓者之…。陆羽、常伯熊而外,皎然、张又新、刘禹锡、白居易、李约、卢仝、钱起、杜牧、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齐己等人对煎茶道茶艺均有贡献。(二)茶礼《茶经》“五之煮,云:“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