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玉树地震解析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

通过玉树地震解析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

ID:42949611

大小:376.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3

通过玉树地震解析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_第1页
通过玉树地震解析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_第2页
通过玉树地震解析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_第3页
通过玉树地震解析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_第4页
通过玉树地震解析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过玉树地震解析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过玉树地震解析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  1.引言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是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继汶川8.0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以来的第2个特大地震灾害,对震区造成了巨大生命财产损失。震后,国务院立即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多个成员单位启动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如中国地震局启动了I级地震应急响应,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也启动了国家I级救灾应急响应等。按照应急预案内容规定的职责和任务,各单位全力投入到了抗震救灾工作中去。  那么震后各单位遵从何种响应流程

2、,如何启动应急响应,响应等级又是如何判定的?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对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做较深入的解析。  2.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  2003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了“非典”、“禽流感”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凸显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重要性。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中定义了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

3、全事件,运行机制一般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划分为四个级别: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作了详细规定,并进一步明确了各有关部门在人力、财力、物力及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等应急保障工作方面的职责。  同时在总体应急预案基础上,发布了25个专项预案和80个部门预案。专项预案包含了针对于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发布的5类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

4、急预案。其中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适用于地震灾害事件(含火山灾害)的应急处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的,目的是使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为依据,中国地震局制订了《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各级地震工作分管部门、中国地震局各直属单位,重点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人员密集场

5、所等制订了各自的地震应急预案。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总数达2.7万余件,比2007年底前增长一倍。31个省(区、市)、98%的市(地)、82%的县(市)、4500多个乡(镇)人民政府编制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武警和10个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26个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了与地震相关的综合防灾减灾预案,600多个省级、2000多个市级、6300多个县级政府委(办、局)、1400多个各级地震部门编制修订了应急预案;4000多个人口密集场所、2500个企事业单位、3200多个街

6、道、社区(村)编制修订了应急预案。  上述一系列预案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针对包含地震在内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的初步建立。  3.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的特点与响应流程  3.1分级响应是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重要特点  我国的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在组织内容上存在相似性,下级部门的应急预案是以上级部门预案为依据结合本部门实际制订的,目的是细化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可操作性。各级地震应急预案核心是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响应机制的核心则是协调、高效,我国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特点是实行分级响应。  以《国家地震应急预

7、案》为例,地震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响应等级是与地震灾害事件受灾程度相对应的。预案中将地震灾害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级别。对地震应急响应启动等级的判定实际就是对地震灾害事件级别的判定,其判断标准是死亡人数、震级、震区人口是否稠密、是否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等。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根据地震灾害的规模确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等级。表1为地震灾害事件分级与应急响应分级和启动条件。  表1中所列的三个初判条件是逻辑‘或’的关系,即原则上满足任意一条就可以给出初判响应等级,但实际操作中,经济损失、人

8、员伤亡的快速评估值是很不确切的。目前,由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人口密度、房屋结构和质量等决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因素较多,所以震后短时间内不能准确掌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级在震后几分钟内可以用地震仪器测定,所以通常以震级作为主要判断标准。  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根据震级、震中附近人口密度和盲估死亡人数初步判断响应等级。但是鉴于盲估死亡人数与实际死亡人数是存在差异的,而且地震灾情收集时,死亡人数的及其他相关部门上报数字往往是不断上升的,所以应急过程中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