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4310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30
《让资料袋为语文课程“锦上添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资料袋为语文课程“锦上添花”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只把课后的资料袋当作是简单的、可有可无的补充材料,在教学中,只一笔带过,让学生自由看一遍就算了,或是草草收场,既不加以引导,也不进行拓展,更不用说细细的推敲。这样,就歪曲了新课标所赋予的精神,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新课程背景下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第五册开始,在部分文章后安排了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的“资料袋”,其形式多样,有文字介绍,有图片展示;内容也很丰富:有人物介绍,有动植物介绍,有科学小知识,有与课文相关的书
2、籍介绍等。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其实,资料袋不是“一个单纯的装资料的袋子”,而是每册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的部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合理地运用这个“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呢? 【关键词】注重整合物尽其用锦上添花个性光彩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28-02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其中较为充分地体现在“整合”的课程理念。我们都知道,发挥资料与课文之间的整合作用对
3、我们的教学是有着举重轻足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地研究教材的时候,仔细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内容和作用,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课文,引导学生利用资料袋里的知识,更好地辅助我们的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在引文入题中运用 许多资料袋中的内容都是新课教学导入的极好材料,教师可以抓住资料袋中的关键语句,设计一些符合“文情”特点的教学导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收到“课未始,情已人”的教学效果。 (二)在阅读拓展中运用 阅读课中,有一些重点章节或是关键词句的理解,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资料袋来展开教学,那么无疑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原本很生硬的文字变得立体丰满起来,所以在阅读课文时,能
4、够适时地引入资料袋的内容,更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犹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意味无穷。 如: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二自然段时,课文中介绍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不容置疑”这个词语,我马上让学生阅读了课后的资料袋。通过资料袋中一些数据的显示:过去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370千米,最深处2133米),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长90千米,最深处3200米),都比不上雅鲁藏布大峡谷。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孩子们对文中“不容置疑”这个词语可以说是迎刃而解。像这一类的课文还有很多,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教学第四自
5、然段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个句子;从他的批改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如果在课中能够及时引入“资料袋”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叶老批改的认真以及一丝不苟,从中感受叶老平易近人的好品质。这“画龙”还需“点睛”,在课中选取适当的时机穿插“资料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犹如“拨开云雾见天日”。 (三)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许多资料袋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怀着强烈的资源意识,能统观整个单元的课程资源,并进行认真的梳理整合,就会大大拓宽语文的天地,使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如:人教版第五组课文,都是描写我国“世
6、界遗产”的一组课文,在上课前,我让学生结合第17课《长城》的资料袋,搜集有关于我国其他“世界遗产”,并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宽带网”,制作手抄报或电脑小报。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小报的内容也很丰富,有图片展示、景点介绍、人文历史、传说、诗词、楹联……小报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示交流,孩子们从中获悉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也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在作业设计中运用 有的资料袋是很好的作业素材,《人类的老师》中,提到了仿生学一词,我在教学课文时,设计了以下作业环节,思考:什么是仿生学?除了电子蛙眼外,仿生学还有哪些?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 需要注意的是,课文中
7、提供的资料袋是“未加工的材料”。因此,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对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再加工”。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情况,该整合的整合,该删减的删减,该添加的添加,使其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变成“有效的材料”,这样资料袋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二、鼓励创新,使资料袋“锦上添花”。 在引导学生学习并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如果只局限于仅有的课堂或课后的资料袋,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作积极性。只有在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