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ID:42934990

大小:9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3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1.《管子•任法》:“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法律的主要功能是要约束民众的行为B.其中蕴含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保护D.法实质上是君主进行统治的有力工具【答案】D【解析】材料“夫生法者,君也”可以得出当时所指的法律实质是君主意志的体现,由此可知,当时的法实质上是君主进行统治的工具,D正确;材料中也涉及对官员的约朿,A不全面;君主是法律的制定者,君主被排斥在法治之外,

2、享有特权,B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所守Z法为君主Z法,由此得出其实质即可。2.先秦时期,寻常人家都是一日两餐制,三餐制最早是周王的特权,到战国时贵族大多实行三餐制。隋唐时期,三餐制在民间普及。但直至清末,两餐制的传统仍在北方部分地区保留。这反映了古代饮食制度A.受物质条件与社会习俗制约B.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C.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D.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隋唐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民I'可开始普及三餐制,北方部分地区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依然保留两餐

3、制,说明古代餐饮制度受物质条件和社会习俗的影响,A正确;BC不正确;D比佼片面。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餐饮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当下历史学科考查的基本趋向,即历史考查要贴近生活,考中国的故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类似的知识应该有所掌握。3.有学者研究古代夜市吋,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的一段记载:“夜汆,俗说市买者当清旦而行,tl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无人也。今乃夜汆谷,明痴呆不足也。凡斯不敏惠者曰夜汆。”对此,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A.材料中“夜汆谷”的记载,明确证明东汉已经出现了夜市B.“夜汆”是一种俗语,不能作为东汉已经出现衩市的证据C.结合上下文,“夜汆谷”更多是一种假设而非真实的存

4、在D.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详加考辨,并结合多种材料综合考虑【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风俗通》按照传统的商业习惯,日中为市,日落而息,否定了夜汆谷的说法,由此可知,其研究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由此可以得出,历史研究应该多加考证,D符合题意;ABC均与材料主旨不符。1.清代的地方官员绝对不被允许在自己的出生县份乃至省份服务,也不能与其亲威乃至同省乡亲同时在相辅或相近的位置上任职,这种制度性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防止官员贪污腐败B.有效实现权力制衡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材料了不允许官员在家乡任职和不能与亲戚在同一个地方任职,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实力的出现,其

5、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符合题意;八不是主要目的;B说法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点睛:古代中国官职的变化无非体现为两个目的,一是加强中央集权,一是加强君主专制,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其主观目的均在于加强小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等。2.下表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对外贸易中各国所占比重(%)。以下对表格信息解读准确的是国别输入输岀1868188818961906191318681888189619061913英国33.424.021.11&416.561.818.1&65.64.1日本3.64.6&214.320.41.33.98.714.116.2美国1.12.55.610.4

6、6.09.59.78.510.99.3俄国0.10.41.10.13.81.27.911.47.911.1法国———1.00.9———10.710.1德国———4.04.8———2.44.2其它各国2.85.57.1&3&17.717.517.510.712.3A.英国所占比面下降反映出英国失去世界求霸主地位B.日本所占比亚上升主要源于《辛丑条约》的签订C.美俄法对华贸易逆差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D.各国对华贸易比重的变化实际反映了实力的消长【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只是中英贸易的变化趋势,不能得岀其是否丧失世界霸主地位的结论,A不正确;日本比重迅速上升应该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

7、不正确;材料只是反映的是各国对华输入和输出所占的比重,没有输入和输出的具体比较多少的比较,不能得出出超或入超的结论,C不正确;各国对华贸易比重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各国在华实力的此消彼长,D符合题意。1.清朝灭亡之际,无论满汉官僚士庶,几乎无人为清朝政府殉节自杀,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革命党人长期深人细致的反满宣传B.西方文化传播改变了传统道德观念0.《马关条约》使清廷的合法性丧失D.中华民国的建立符合世界历史潮流【答案】B【解析】结合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