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33287
大小:378.3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3
《东阿一中高二历史人教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人教必修三冲刺宝典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0识清单知能点1
2、“百家争鸣”局面的岀现1.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屮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2)阶级关系: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來。(3)教育学术: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2.概况派别道家儒家1家法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苟了墨子韩非思想核心无为仁兼爱,非攻法治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徳发展史上的重耍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知能点2
3、孔子和早期儒学
4、1.孔子⑴政治思想:①“仁”:即“爱人”,相互爱护,融洽相处,②“礼”:即周礼,“克己复礼",人的行为要符合“礼”的耍求。③''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滥杀;“节用而爱人”。⑵教育思想: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而。(教学方法举例)⑶文化典籍:整理和编订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2.孟子和荀子⑴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①政治思想: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木思想②伦理观:主张“性木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
5、的。⑵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①政治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徳服人,并提岀“君舟民水”的论断,强调人民的力量巨大②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來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3)影响:孟子、荀子对倫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知能心3
6、道家、法家1.道家思想⑴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①哲学思想:世界本原是“道”,事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②政治思想: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⑵庄子:战国时期,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①一切事物都是和对的。②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
7、自由。2.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⑴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以权术驾驭大臣,以权威農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思想。⑵作用:把君主权力提高到儿点迎合建立大-•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3.墨家:创始人——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矢口能点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可能性"无为"的积极影响:使西汉的经济恢复,社会稳定,生活改善,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必要性“无为"的消极影响:①中央软弱无力②民族孑盾:匈奴问题,和亲③王国问题:放纵、姑息诸侯国、豪强地主。过董仲舒创立新儒学形成糅合道家、法家、阴阳h行思想改造成新儒家思想。内容
8、主婆内容目的和作用"春秋大…统”、“罢黜百家,独尊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大-统维护政治程儒术”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和抑制暴政“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作用(1)新儒学为时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⑵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措施思想肯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让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教育⑴儒学垄断教冇:①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②教官:五经聘士⑵凭倫学入仕: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⑶儒学在民间独尊:地方教育系
9、统:郡县立学校。结果西汉后期,倫学Z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评价⑴实质:思想文化专制⑵积极影响:维护统一,稳定社会,弘扬美徳,促进教冇⑶消极彩响:思想专制,阻碍文化进步,迷信,唯心。矢U能点5宋明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2)隋朝:儒学家捉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4)北宋时,備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備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
10、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一—“理学”。2、程朱理学:(1)二程主张:①天理是力物的木原,理先物后;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徳直接联系起來,认为“人伦者,天理也”;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物皆有理,把知识、道理、天理联系起来。(2)朱熹主张:①天理是道徳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H的是明道徳Z善,而不是求科学Z真;③编若《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I比科举考试的教科书。(3)影响:①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
11、学,冇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②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③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朝鲜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陆王心学(1)陆九渊的主张: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②天地万物都在心中;③反省内心就得天理。(2)王阳明主张: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②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3)影响:①明朝中期以厉,陆王心学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