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21564
大小:4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4
《赤壁赋(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赋》说课稿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杨小平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下面我就从说教材、编者意图、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总体要求: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本单元教学要求:《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承《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这三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它们与第一单元的现代抒情散文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共同为“表达交流”部分的“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描写”“学习抒情”提供基础和范例。这三篇虽都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却不
2、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3、《赤壁赋》在高考语文地位重要,出题频率高,是要求背诵的篇章。二、
3、编者意图:编者为什么要选入《赤壁赋》呢?我想可能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从体裁角度。本单元的三篇文章《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分别从序、赋、记三种体裁的角度来选文。每一种体裁要选取最能体现这一体裁特征的文章,而《赤壁赋》完美地体现了“赋”这一文体的特点。其次,从表达方式角度谈,《赤壁赋》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各因其情理所宜而运用自如。叙事,则简括清晰,历历在目;写景则景物清爽,令人神往;抒情则情思幽渺,淋漓尽致;议论则即景生论,寓说理于景物描写之中,赋予抽象道理以具体形象,生动感人。再次,从文学审美角度来
4、说,《赤壁赋》是传诵千古的游记名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第四,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赤壁赋》能够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在挫折面前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达观超然,积极进取的心态。对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有重要的意义。三、学情分析我所带的学生是普通中学的普通班的学生,底子较差,自觉性也不够。所以上课起点要低,注重基础。多鼓励,多引导。经过必修①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量,再借助工具书,文章字词的理解难度应该不大,教师只需要在难点、疑点之处稍加点拨即可。但由于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不够的原因,学生
5、对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所获得的人生哲理的理解往往会浅尝辄止,教师宜多加引导。另外,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文章中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恰恰使他们久旱逢春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启发意义。我将以《赤壁赋》为载体,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意志坚定,达观超脱之人。四、教学目标在以上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状,确立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赋的相关知识。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3、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
6、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过程与方法:1、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3、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五、教学重点:1、把握全文感情线索,学习景、情、理结合的写法。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2、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苏轼面对困难时乐观旷达的情怀。
7、3、掌握“舞”“泣”等使动用法和“侣”“友”等意动用法及特殊句式。4、了解知人论世的赏析手法。5、了解“赋”这种文体,懂得主客问答形式的作用。6、有节奏地朗读并准确地默写,因为此文在高考中地位重要。六、教学难点:1、 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2、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3、朗读时节奏的把握和语气的轻重缓急。4、对“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理解。5、学生没有与苏轼类似的人生体验,较难理解作者遭受挫折后表现出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重难点突破方法:1、介绍与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