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精品)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精品)

ID:42910230

大小:75.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22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精品)_第1页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精品)_第2页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精品)_第3页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精品)_第4页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精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稻茬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综合应用生产技术(讲稿整理,仅供参考)1•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概念1.1小麦高产栽培的概念小麦高产栽培:是指在当地牛产条件下,通过牛产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改善与提高,使人面积小麦的产量超过当地平均产量水平的15%左右,称Z为小麦高产栽培。如:当地平均亩产量850斤左右,高产栽培要达到1000斤左右。1.2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概念小麦超高产栽培:简单地说,小麦产量在高产栽培的基础上再提高15%左右,称之为超高产栽培。如:当地高产栽培亩产量达到1000斤左右,超高产栽培要达到1150斤左右。当前的高产栽培亩产量应当达到1000斤以上

2、,超高产栽培亩产量应当介于1200〜1300斤。2•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冬前条件小麦栽培的冬丽生产条件有多项,主要条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麦播种至越冬前的温光资源条件;二是小麦播种至越冬前的土壤理化条件。2.1小麦高产栽培的冬前温光资源条件总结近儿年小麦高产田的生产情况,可归纳如下:小麦高产栽培的冬前温光条件:有效积温需要达到100°C左右(2〜3叶),光照要达到170小时左右。有效积温最低不能低于50°C(约1.5叶),光照最少不能少于110小时。常年,从时间上考虑,淮南约为11刀20口Z前出苗,淮北约为11刀15口以前出苗,小麦越冬前的温

3、光资源-•般能够满足高产栽培的要求。2.2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冬前温光条件根据近儿年小麦超高产ID的生产情况,可归纳如下: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冬前温光条件:有效积温需要达到220°C左右(4〜5叶),光照要达到250小时左右。有效积温最低不能低T120°C(3叶以上),光照最少不能少于200小时。常年,从时间上考虑,不管是淮南、还是淮北均需要于11月5日以前出苗,小麦越冬前的温光资源才能满足超高产栽培的要求。3•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土壤理化条件1.1土壤主要肥力指标①耕十•壤速效磷含量要达到20nig/kg左右或以上。②耕层土壤速效氮含量要达到100m

4、g/kg左右,不低于90mg/kg,不高于120mg/kgo③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要达到100mg/kg以上。3.2土壤的土粒结构指标①土坷垃和对要小,直径3cm以下的较小土坷垃或微小土粒占耕层土体的60%以上。②能保证土壤的基本埔情在短期内变化不大,即使在空气RH低于50%的情况下,一周内耕层土壤的RH下降幅度在5%左右,不超过10%。3.3土壤的水份指标①小麦播种后、出苗前,土壤墻情理想指标为耕层土壤RH75%左右,这样的土壤水分含量有利于小麦种子发芽和出苗。②小麦出苗后,根部的土壤墻情能够逐步降至RII65〜70%,这样的土壤水分含量有利于小

5、麦的根系快速下扎和生长发育。③小麦出茁后,冬前的生长阶段,遇到中雨以上的天气后,一周内耕层的土壤水分能够降至75%以下,至少不高于80%。④小麦临近越冬前,耕层土壤水分不低于65%。⑤小麦越冬阶段,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以RH80%左右为宜,但不宜长时间超过85%。⑥小麦返青拔节阶段,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以RH65〜70%为宜,应当控制在75%以内。⑦小麦孕穗阶段,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以RH70〜75%为宜,应当控制在80%以内。⑧小麦抽穗及以后阶段,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以RH70%左右为宜,应当控制在75%以内。4.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不利条件一是茬口晚,二是

6、上壤冷、板、瘦,三是理化状态与整地的矛盾。4.1茬口晩,冬前积温不足①品种问题。市于水稻栽培中追求高产,选用的品种大多数为中熟晚粳品种,生育期人多150〜155天。人丁移栽稻,栽培技术比较成熟的,成熟期约为10丿J20H前后。栽培技术不成熟的,成熟期一般要推迟至10丿J底前后。②机插稻问题。因为劳务价格逐步提高,人工移栽稻面积逐步缩小,机插水稻面积逐年增加。由于机插秧龄短,要与小麦茬做好对接,育秧始期比手插稻育秧始期推迟15天左右。小麦茬机插稻,栽培技术比较成熟的,水稻成熟期约为10月25曰询后。栽培技术不成熟的,成熟期一般要推迟至11丿J5日前

7、后。③超秧龄移栽问题。主要因为手插稻经常超龄移栽,机插稻也存在超龄移栽问题,导致水稻收获期推迟,多数年份10刀下旬至11刀初为收获期,10刀底前后为收获高峰期。④从FI前情况看,小麦栽培的冬前积温严重不足,大多低于180°C,有效积温大多低于90°C。冬前叶龄大多少于3叶。由于水稻的高产、超高产与品种的关系极大,1=1前从育种技术上还没有大的突破。希望能育出既高产优质又能把生育期控制在145天左右的新品种。4.2土壤冷、板、瘦①土壤温度难以升高,主要因为土壤的含水量较大,即土壤的热容量较大,体现“冷”。解决途径:要加强土壤的水份管理。②同类型土壤

8、,稻茬出的土壤容重为最大,体现为“板”,热容量就更大(土壤升温慢)。解决途径:要加强水稻田水浆管理,特别是牛育后期的水浆管理,实现水稻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