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艾青

《我爱这土地》艾青

ID:42900553

大小:7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我爱这土地》艾青_第1页
《我爱这土地》艾青_第2页
《我爱这土地》艾青_第3页
《我爱这土地》艾青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爱这土地》艾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中语组梁长燕教材地位《我爱这土地》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首现代诗,也是整个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首现代诗。通过仔细研读教材,我认为教材编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有二:其一诗中真挚、深沉的爱国之情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最佳教材。其二这首诗抒情性强,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形式自由,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适合上初中后第一次接触现代诗的学生感悟体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读读背背的比较感性的阶段,而对诗歌的情感内涵探究不足。因此在这一

2、节课的设计上,我把“理解诗情并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作为教学重点;同时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而言,要让他们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历史背景下极其真挚的情感理解深刻并非易事,必须引导学生以方法,所以又把“品味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领会意象的象征意义,准确把握诗歌主题”作为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呈阶梯式突破。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形象(意象)。2、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领会意象的象征意义,准确把握诗情。3、通过有层次的诵读训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4、学习作者

3、借助具有修饰语的意象来传达丰富的情感的方法,尝试简单地创作。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情感内涵,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学难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领会意象的象征意义,准确把握诗歌主题教学方法:1、诵读法2、情境教学法3、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2003年12月9日,温家宝总理会见在华盛顿的华人华侨代表时,引用了这样的诗句作为结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006年9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接受欧洲五家媒体的联合采访时,再次引用了这一句诗。这一句诗就出自诗人艾青的名作《

4、我爱这土地》,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现代诗歌。二、初读,整体感知(初读把握节奏,感知诗歌内容及情感)自由朗读,明确初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握好句子内部的停顿提示:句子内部的停顿往往是由句子的意思所决定的,也叫意义停顿。(要求学生在诵读时也动笔在课本上划分停顿)步骤:自由诵读——学生示范读——点评(字音和停顿)——齐读2、诗人在诗歌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发言)明确:景物:土地、河流、风、鸟……(根据学生发言PPT出示相应景物画面)情感:爱祖国、爱土地的情感——依据:为什

5、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主旨句)43、师小结:诗人在这里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他对祖国的情感。在诗歌中,诗人往往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情感的,而这些在诗歌中诗人借以抒发情感的形象被统称为意象,它们被诗人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幻灯片给出意象概念)——学生笔记(设计说明:此环节设计重点在于:一方面是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另一方面,就是适时穿插落实知识点,自然引出意象的概念,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三、深入研读(挖掘诗歌内涵,体会意象的象征意义)(一)引入背景(作好探究铺垫)1、学生

6、自行在教材中搜索背景信息并作答(过程:学生很快会找到本诗写作的落款时间1938年11月17日,然后会根据个人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期间……)2、PPT补充出示背景资料这首诗作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11月,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我国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手段残忍,令人发指!他们妄图以此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3、播放个人制作的视频资料,通过悲壮的音乐与历史的真实画面的结合来重

7、现历史,渲染情境,重在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过程:(1)学生畅谈观后感受:……(2)师小结:……诗人艾青目睹了这一切,面对国土沦丧、生灵涂炭,他愤然拿起了手中的笔,满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一首慷慨深沉的爱国诗篇。(设计说明: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是深入解读诗歌的前提和基础,此环节设计重在让学生多角度地深入了解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将学生带入情境,创设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环境,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的心灵与历史发生碰撞,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接下来的教学难

8、点的突破做铺垫。这是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的重要铺垫和转折。)(二)深入文本研读(探究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小组活动设计:(过程)1、播放《我爱这土地》的音频朗诵,让学生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细细聆听,闭上眼睛发挥想象,透过字面,想象还能看到什么景象?听到什么声音?并结合诗句说明想象的依据。2、小组互相交流个人想象到的画面或声音,并推选代表按照以下格式准备发言格式:我透过一句,我仿佛看到(听到)的景象(声音),因为。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