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ID:42896049

大小:9.49 MB

页数:93页

时间:2019-09-25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_第1页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_第2页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_第3页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_第4页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_第5页
资源描述: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第四章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一、控矿因素(一)概述控矿因素一般是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如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相、古地理、区域地球化学因素、变质因素、岩性、古水文、风化因素等。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多种控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针对具体的某一类矿床则控矿因素对成矿的贡献是有主次之分的。例如,内生矿床主要受到岩浆岩、构造的控制,外生矿床则着重与地层、岩相、古地理、构造等有关,变质矿床则主要受到变质因素的制约。控矿因素研究是预测、找矿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之一。(二)构造因素分析构造因素是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构造在成矿过程中的作

2、用而言,可以分为导矿、散矿和容矿构造;从构造运动与矿化的时间关系而言,可以分为成矿前、成矿时和成矿后构造,它们对成矿物质的集散起着不同的作用;就构造发育的规模而言,可以分为全球性构造、区域性构造、矿田、矿床、矿体范围的构造。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构造,对成矿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它们分别控制了矿带、矿田、矿床以及矿体的产出和展布(图3-2-1)1大地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大量的资料表明,大地构造与大范围的成矿区(带)之间有某种固定的联系,大地构造控制了大的成矿带(或成矿区域)的形成和展布。因此大地构造的研究,对指导战略性的区域成矿预测及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汇聚板块俯冲带的构造-岩浆-成

3、矿模式(据J.Kutina,1996)两种不同背景的斑岩铜矿带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与斑岩铜矿玉龙斑岩铜矿带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斑岩铜金矿带碰撞与成矿课题10青藏高原理想断面与矿床分布(E-W)WE侯增谦等碰撞与成矿侯增谦玉龙斑岩Cu-Mo-Au成矿带(41-33Ma)丽江-鹤庆斑岩型Cu-Mo-Au带(32-40Ma)兰坪Pb-Zn-Cu-Ag成矿区(40-62Ma)哀牢山Au成矿带(23-38Ma)高原东缘转换带与成矿作用腾冲Sn-稀有金属成矿区(50-60Ma)碰撞岩浆逆冲流体走滑剪切主要大地构造学派有关成矿分析理论:1)地槽、地台、地洼对成矿的控制(1)地槽区的控矿和成矿特

4、征国内外学者在总结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认为主要成矿带(巨型)的空间分布,往往与地槽带相一致。并进一步认识到,一定类型的矿带与一定的构造—岩浆带相适应。前苏联学者Ю.А.毕里宾和В.И.斯米尔诺夫将地槽的发展演化和有关成矿作用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表3-2-1)建造组建造矿床类型早阶段岩浆组海底火山细碧-角斑岩;橄榄岩;辉长岩-纯橄榄岩;斜长花岗岩-正长岩Fe和Mn的黄铁矿型硫化物和氧化物矿床铬铁矿、Os和Ir的岩浆矿床钛磁铁矿、Pt和Pd的岩浆矿床Fe和Cu的矽卡岩矿床沉积组碎屑碳酸盐鲕绿泥石硅质沥青质砾岩,砂岩,粘土Fe、Mn的氧化物和碳酸盐矿床,磷块岩,石灰岩Fe和

5、Mn的硅酸盐矿石Fe和Cu的贫矿石分散的有机物质,Fe、Cu、Zn、Mo的分散的硫化物,U、V的氧化物中阶段岩浆组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矽卡岩矿床,主要是钨的矽卡岩矿床,Au、Cu和Mn、Pb和Zn的热液矿床Sn、W、Ta、Li和Be的伟晶岩矿床,钠长石-云英岩矿床和石英共生热液矿床沉积组复理石可燃有机岩沉积建筑材料;可燃页岩晚阶段岩浆组各种成分的小侵入体地表火山深成矿液矿床,主要是硫化物共生组合,复杂的矽卡岩矿床,火山热液矿床沉积组磨拉石杂色含盐含碳氢化合物沉积建筑材料Fe、Cu、V、U的沉积-淋积矿床盐类、石膏的蒸发岩矿床石油、天然气和煤表3-2-1地槽发育

6、早、中、晚阶段岩石建造和标型矿床①早期阶段:地槽开始剧烈下沉,中心部分伴随海底火山的强烈喷发,形成细碧角斑岩系、火山—碳酸盐沉积岩系和火山—硅质沉积岩系。典型的矿床是含铜黄铁矿矿床(如苏联乌拉尔和我国祁连山地槽)。继而在地槽边缘地带发生褶皱断裂,沿断裂有基性、超基性岩的侵入,伴随出现Pt、Cr、Cu-Ni和V、Ti磁铁矿矿床。还有派生的斜长花岗岩、正长岩以及Cu-Fe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华北克拉通北缘多金属矿带:190-160Ma,140Ma左右和120Ma左右三次成矿②中期阶段:为主要褶皱阶段,轴部多因花岗岩基的侵入而隆起,边缘相对下降。主要矿床是产于碳酸岩系与花岗岩接

7、触带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热液型Au、Mo、Pb、Zn矿化。而侵入于硅铝质岩层的花岗岩,则有伟晶岩型和云英岩型、W、Sn、Ta、Li、Be矿的形成。外生矿床则有煤、石油、可燃有机岩的形成。西秦岭金大型矿集区形成于后造山环境后造山过程的大规模成矿作用西秦岭中生代早中期碰撞造山及后造山金矿成矿模式240-220Ma造山,190-160Ma大规模成矿③晚期阶段:主要褶皱运动结束,逐步向年青地台转化。地槽的边部和接合部断块发育,伴随中酸性小侵入体的侵入,有热液型Sn、Ag、Au、Hg、Sb、As等矿床的形成,此外有与晚期的安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