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包涵体肝炎研究进展

鸡包涵体肝炎研究进展

ID:42895842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鸡包涵体肝炎研究进展_第1页
鸡包涵体肝炎研究进展_第2页
鸡包涵体肝炎研究进展_第3页
鸡包涵体肝炎研究进展_第4页
鸡包涵体肝炎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鸡包涵体肝炎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与防治摘要:鸡包涵体肝炎给禽业生产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防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描述。Abstract:Avianinclusionbodyhepatitishasbroughtirreparableeconomiclossestopoultryproduction.Thisarticlewasdescribeaboutitfromthepathogen,epidemiologyandclinicalsymptoms,pathologicalchanges,diagnosticcriteria,prevention

2、andcontrol,andsoon.关键词:包涵体肝炎、诊断、防控Keyword:inclusionbodyhepatitis、diagnostic、preventionandcontrol鸡包涵体肝炎(Avianinclusionbody,IBH)又称为贫血综合症(Anemiasyndrome)是由禽腺病毒I群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其特征是突然发病、严重贫血、出现黄疽和死亡,肝表面有出血点和自黄色斑点,肝细胞变性和形成核内包涵体。1963年,Helmboldt和Frazier在美国的肉用仔鸡中首次报道本病,1965年在意大利发生同样的疾病,并采用“包涵体肝炎”这一病名。其后

3、在加拿大、意大利、英国、美国、墨西哥、葡萄牙、西德和日本均发生本病。本病主要是感染肉用仔鸡,见有包涵体的肝炎,在野鸡、猎鹰、猫头鹰和鸽子中也有报得[2]。我国大部分地区也有此病发生。1、病原包涵体肝炎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的双股DNA病毒,无囊膜,直径为69~86纳米[3]。由鸡分离到了约12个血清刑的禽腺病毒,已证明,同一血清型和不同血清型的各分离株之间毒力差异很明显[4]。病毒在鸡细胞核内复制。首先,将病毒DNA转移到鸡细胞核内,通过转录而成早期基因,进而转译为后期蛋白质,产生结构蛋白,呈现为核内包涵体。核内包涵体周围往往出现清晰的晕环[5]。对胰蛋白酶、石炭酸、5%乙醇以及不良环境均有较

4、强的抵抗力。对热稳定,56℃2h不能致死;能耐受pH3~9,在室温下可存活6个月,在干燥条件下,25℃可存活7天。甲醛和碘制剂对腺病毒有灭活作用。对鸡、鸭、鹅、火鸡、绵羊及大白鼠等的红细胞大多无凝集性[6]。各种血清型的禽腺病毒都可引起肉鸡的包涵体肝炎[7]。病毒可在鸡胚中增殖,但因血清型不同和接种途径不同也有所差异。病毒在鸡肾细胞中可清楚地形成蚀斑。接种病毒后,第4天开始出现蚀斑,蚀斑的大小依病毒的血清型不同而异。2、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只有鸡易感,并且肉鸡多发。大多发生于3~7周龄的肉鸡,蛋鸡也偶有发病。腺病毒可以随鼻、气管黏液、尿液及精液对外排毒,但绝大部分的病毒是含在粪便中排出,因

5、此,患鸡粪便是最重要的传染源[5][6]。感染本病的种母鸡,种蛋孵化率下降且雏鸡死亡率增高,发生过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易患本病。本病主要感染鸡和鹑、火鸡,多发于3~15周龄的鸡群,其中以3~9周龄最易感。在种鸡群或成年鸡群中往往不见临床症状,主要呈隐性感染,种蛋孵化率降低且雏鸡的死亡率增高[8]。病鸡则表现典型的肝炎和贫血。感染后如果继发大肠杆菌病或梭菌病,则死亡率和肉品废弃率均会增高。本病的发生往往与其他诱发条件有关,无明显季节性,以春夏之间多发[9]。经自然感染的鸡潜伏期1~2天,初期不见任何症状死亡,2~3天后少数病鸡精神不振[3]、嗜睡、肉髯褪色、皮肤呈黄色,皮下有出血,偶尔有水样

6、稀粪,3~5天达死亡高峰,死亡率达10%;持续3~5天后,逐渐停止。蛋鸡产蛋下降。鸡群如果有其他传染源污染时,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可使死亡率增加到30%。本病潜伏期一般不超过4天,在生长鸡群中发病迅速,常突然出现死鸡[10]。病鸡发热,精神萎顿,羽毛蓬乱[11],食欲减少,下痢,嗜睡,曲腿蹲立。少数病鸡呈现黄疸症状。4~10周龄的青年鸡如果双脚麻痹、临死前有的发出呜叫声并出现头背反弓等神经症状,则常常是贫血和精神沉郁的,病程为10~14天。不满5周龄的鸡感染时,一般到8周龄时即可完全痊愈。发病率可高达100%,而死率从2%到10%不等,有时可达30%

7、~40%。感染本病的1日龄雏鸡呈现严重贫血症状。3、病理变化肝脏病变明显,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可见到广泛坏死区,坏死区内肝细胞胞浆呈空泡状,并发生胞核破碎及细胞溶解,小叶结构不清[12]。高度变性的肝细胞继发坏死,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即单个肝细胞散在凝固性坏死和小灶状坏死。凝固性坏死的肝细胞胞浆伊红浓染,胞核浓缩或破碎,进而消失,坏死的胞浆浓缩与均质红染的圆形或类圆形蛋白质团块—“嗜酸性小体”,游离于肝索之中或脱落于窦状隙内[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