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

ID:4287289

大小:176.5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7-11-30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_第1页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_第2页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_第3页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_第4页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绪论《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是辨证论治古典医著。2021/6/121一、《金匮要略》的作者、沿革(一)书名涵义金匮,以金为柜,取宝而藏,谓藏放古代帝王的圣训和实录之处。极为珍贵之谓。要略,去繁摘要,指重要的韬略。方论,乃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金匮要略方论》意指该书是极为珍贵的论述杂病辨证论治的典籍。2021/6/122(二)作者姓张,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郡涅阳(今河南邓县)人。约生于汉恒帝元嘉二年,即公元152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元。自幼聪敏好学,曾“举孝廉,官居长沙太守”。久慕

2、名医之术,始从学于同郡名医张伯祖,尽得其传,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公元205年左右完成了确立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伤寒杂病论》十六卷。2021/6/123(三)沿革1.成书期。《伤寒杂病论》问世后因战乱而散失。2.散失期。西晋太医令王叔和经过广泛搜集,将原书伤寒部分编成《伤寒论》十卷,而未见到杂病部分。3.发现后整理校订期。到北宋仁宗时一位叫王诛的翰林学士在馆阁残旧书籍里发现了一部《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叫做《金匮玉函要略方》,一共有三卷。上卷讲伤寒病,中卷讲杂病,下卷记载方剂及妇科病的治疗。迨至神宗熙宁时,国家召集林亿等人对此书略本进行校订。因为《伤寒论》已有比较完整的王

3、叔和编次的单行本,于是就把上卷删去而只保留中、下卷。为了临床方便,又把下卷的方剂部分,分别列在各种证候之下,仍编为上、中、下三卷。此外,还采集各家方书中转载仲景治疗杂病的医方及其后世一些医家的良方,分类附在每篇之末,题书名为《金匮要略方论》。2021/6/124二、《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一)基本内容1.分篇。全书分25篇,(1)第1篇,总论。(2)第2-17篇,内科学。(3)第18篇,外科学。(4)第19篇,不便归类的。(5)第20-22篇,妇科学。(6)第23-25篇,杂疗方和食物禁忌。2021/6/1252.内容(前22篇):(1)条文398条。(2)病种40余种。(3)

4、方剂205首。(4)药物155味。(5)剂型:内服:汤、丸、散、酒。外用:熏、洗、坐、敷。3.其它:除使用药物治疗外,还采用了针灸疗法和食物疗法。对煎药和服药方法及药后反应都有详细的记载。2021/6/126(二)编写体例1.以病为纲,分篇编排。对于以病分篇,有数病合为一篇者,也有一病独立成篇者。(1)数病合篇:以病机相仿、证候相似或病位相近的合为一篇。如痉、湿、暍病都是外邪为患,初起多有恶寒发热的表证,故合为一篇。(2)独立成篇:如黄胆篇、水气病。2.条文形式,问答方式。原著在条文的叙述上,常以问答的形式,论述了疾病的病因、脉象、症状及其治疗。2021/6/127三《金匮要略》的主要学

5、术成就及基本论点(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原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运用四诊八纲,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1.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2.据脉论理:3.辨证论治:4.治未病:5.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2021/6/1281.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重视整体,注意脏腑经络变化,把脏腑经络作为辨证的核心是其基本论点之一。以脏腑辨证为中心,在诊断上,通过四诊举例,结合八纲,把疾病的各种临床表现,具体地落实到脏腑经络的病变上。2.据脉论理:原著论述脉象条文145条,占全书条文的1/3以上,诊脉部位除采用寸口

6、诊法外,还有趺阳诊法和少阴诊法。根据脉象,广泛用来诊断疾病、推测病因、确定病位、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2021/6/1293.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这一原则的基本体现。(1)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人体体质或病机上的差异,以及病位的不同,治法就有不同,如:同为水肿病,腰以上肿者,当发其汗;腰以下肿者,当利小便。发汗散水者,有越婢汤以治风水之例;利尿行水者,有防己茯苓汤以治皮水之例。(2)异病同治:由于病因病机或病位相同,症状虽异,治法则同。如,原著用肾气丸者有五:一是脚气病,二是虚劳腰痛,三是短气有微饮,四是男子消渴,五是转胞,以上五病,虽病状不同,但病机皆属于肾阳亏

7、虚,气化功能减退,故均可用肾气丸温肾化气治疗。2021/6/12104.治未病:疾病应根据其传变规律,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变,阻止病位的扩大蔓延,倡导早治防变的思想。5.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根据治病求本的精神,重视人体正气。对慢性衰弱疾病,尤为重视脾肾两脏,故调补脾肾,是治疗内伤疾患的根本方法。如:《血痹虚劳病》篇中的小建中汤、肾气丸。虚实夹杂、正虚邪实亦重视扶正以祛邪,如薯蓣丸、大黄蛰虫丸。6.因势利导:按病邪部位,因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