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70999
大小:32.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设计人:韩芬 备课时间:5.6 上课时间:5.15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一、导语设计培根曾在《谈读书》里写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
2、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足见,读书与做人关系密切。现在我们一起快乐地走进“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堂。二、教学过程(一)、成立合作小组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给出例子,回答学生的质疑。2.有效合理的分组。(1)小组人数:4~6人(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理解)在空间位置上
3、应以彼此距离接近最好,以便于沟通交流。(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二)、活动步骤活动一:与名人相约课堂1.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趣闻轶事。2.小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和资料搜集情况,选择其成果展示的方式(名人读书故事)集3.组织一次班内的“名人读书故事会”。活动二:与书籍结伴前行1、小组根据组员的特长,以自主选择和教师推荐的形式朗诵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2、组织一次班内“诗文朗诵赛”活动三:你说我说说读书讨论话题包括:1、
4、为什么要读书?2、快速阅读有必要吗?3、书单有用吗?(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其感兴趣的话题)1.由各小组根据其小组成员的意向确定研讨的话题。2.学生参与活动的步骤是:(1)联系实际,研究、提出自己对这一话题的看法、观点,以及支撑的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可以引用名人包括身边名人的言论证明自己的观点);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兴趣、方法、习惯、对书籍的选择)。(2)在小组内开展交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智慧。(3)认真听取同样的意见、观点。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整理出一份代表小组意见的材料,并选择一名组员准备参加班级内的交流。(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思考、解释、倾听、综合和分析,并领悟一些
5、读书的心得)4、组织一次班内“读书讨论会”(三)、教师小结:1、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2、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3、注重学生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三、作业设计:2017年中考预测题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第7—10题,共8分)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你狭窄的视野变得开阔,可以使你肤淺的思想变得深邃,可以使你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在“全民阅读”的书香氛围中,九年级(4)班要举办“与好书同行,塑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7.【享读书妙趣】主持人要求毎名同学选择一部自己最喜欢的书,请结合内容任选角度谈一谈这本书给你带来的乐趣。(2分)答
6、: 8. 【荐读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則殆”读书要学思结合,讲究方法。请你代表所在小组同学为大家推荐一种读书方法并簡要解释。(学思结合法除外) (2分)答: 9. 【写读书箴言】(1)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写下了精彩的读书名言,请你根据平时积累,任选一則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名言作为读书的座右铭并标明作者。 (1分)答: (2)各小组要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有谓你为其补出下联. (1分)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
7、 10.【评读书观点】当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说,连北大的高材生毕业都养猪,那读书干嘛呢?若你的同桌有读书无用的这种想法,你如何劝说他呢? 四、课堂小结“读书”一词令人冥思遐想,好读书,读书有态度;读好书,读书有方法;读书好,读书有作用。最后,作为教师的我,希望你们谨记《少年中国说》。身为人母的我,期盼孩子们懂得《为何让你们读书》里的金玉良言,理解前辈的良苦用心,做一位幸福的热爱读书的人!活动一:与名人相约课堂-------听故事说感受三、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