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之道的领导科学

浅谈《大学》之道的领导科学

ID:42870620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2

浅谈《大学》之道的领导科学_第1页
浅谈《大学》之道的领导科学_第2页
浅谈《大学》之道的领导科学_第3页
浅谈《大学》之道的领导科学_第4页
浅谈《大学》之道的领导科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大学》之道的领导科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大学》之道的领导科学摘要:共产主义与传统大同社会冇其共通之处,对领导的要求也可以借鉴古代《人学》之道的模式。关键词:大学;三纲[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h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01《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进路,也就是个人学习如何当一名好领导的古代科学,其中,朱熹的“三纲八目”Z说成了千年來的标准答案。今口重读,用之于领导科学的建设,无疑需要摒弃其糟粕残留,但也应当提取英合理内核。一、《大学》之道对领导人的科学设计《人学》的“三纲”不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是指“明德”、“亲民”、“至

2、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认为,真正能够有大成就的领导,须彻底了解“能知”之性的大机大用才可。这涉及传统文化中的生命科学,这篇短文无法详细说明。简要言之,《人学》对领导人的耍求,虽然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但更关注的则是他的综合素质。“格物”可理解为学习各种知识,但也包含有格除心中过分物欲的意义,是对待自己的理性与明晰万事万物理性的结合。做到“格物”,然后能够“致知”,也就是懂得人生、事业的真实道理和意义。之后才能“明德”,明确地树立起道德与理想,并真诚而热烈地去追求。达到道德的要求并不足够

3、,在担当领导之前,《大学》还设置了一个管理家庭的考验。古代的家庭人口繁多,其人情世故远非现在社会的小家庭形式所可比拟。因此,还需要“齐家”,等有了“基层”管理经验后,国家方能赋予重任。由此可见,古代社会的政治设计初衷对领导人的要求非常严格,也符合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只不过其“德”基于传统文化的“道”,而今日我们谈的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但在阶级角度之外,我们从人性的如度、从世俗生活的角度而言,传统《大学》之道对领导的培养和认定无疑是具备科学性的,其合理内核是经过了无数考验的。二、政治现实与科学设计的博弈美好的愿景落到实际,总会产生偏差,历朝丿力代组织机构的建制往往

4、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冗朵起来,理论道德上的政治为民抵不过利益取舍下的政治为官。于是《大学》设计的修齐治平的理想政治一转而为“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的消极管理模式,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中国古代以自己利益为本位的所谓“中庸”的官场文化。1“治天下”尚带有积极进取的意态,也许是一心为民,也许是向上邀功,也许两者兼备,总之还是想方设法在干事。皇帝、宰相等等首长们考核干部自有一套相当完备的体系,但是“干得多必然也错得多”,制度不论好坏,执行的都是在场上的人,当官场相互掣肘,任何错事都有可能成为某位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在仕途上的致命污点。唯有当其从心理到行为均“成熟”

5、以后,才能受到集体“赏识和认可”,成为“酱缸文化”的游泳高手。特别是对受到层层监督的基层官员而言,不办事与少办事,显得更为稳女。在中国历史上,越到政事疲敝之时,治官的官越来越多,治民的官越来越少,这其中就隐含着这种人性的趋向。因此,对官员来说,往往行放任政策,总还可以苟安,行干涉政策,就不免弊余于利。到了这一步,深受环境浸染的官员们自然也不指望通过积极的工作來获得认可,本能地倾向于天下太平无事即可,将被动的、掩耳盗铃式的管理模式美其名曰“安天下”,仿佛达到了《大学》“平天下”的君子之道。由此形成管理层中的“拖”、“推,'、“蒙”、“哄”、“骗”等等腹黑的官场文化,干得

6、好不如吹得好,大家心照不宣,只要任上不出事,那就是自己“平天下”的本事。2当发展到各处不断有百姓抗议之声,社会进入不稳定状态时,同样还有“能平事”、“能救火”等等各种理论和考核标准作为治事能员的参考。当然,纵使那些俊杰们位极人臣,却也再没冇心力去扭转乾坤,偶尔冒出那么儿个,当时的政声也往往不太美妙。人家集体唱赞歌,直到下一次暴力运动席卷。缺少文化与制度的建设和纠正,一切又都周而复始,这样的情况在明清两代的笔记中颇为显著。三、重新M视《大学》之道的领导科学今犬我们以古鉴今,既要看到传统经典所记载的修齐治平等等理念是为人性打造的政治理想,也耍认识到在其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

7、诸多问题。从自身修养做起,“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程固然美妙,古代也不缺乏监督、考核、选拔、教化等等的制度和力度,甚至在肉刑、连坐等处罚力度方面远超今世,但却依然无法抵挡住整体的崩溃,其中原因值得深思。莫实《大学》之道并没有错,对领导的设计也非常科学,是从人性出发而建立,但却无法抵挡人性而已。也因此,屮国传统政治从来都是“外儒内道”,儒家合理科学的精神早已被偷换。许倬云将此说成儒家理想通过法家实践来体现,其实问题的关键完全就在于其出发点的位置。以儒家最高的“天下平”的“大同社会”为出发点,那么领导人的修养就需要达到“三纲”的高标准。等而下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