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64942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分析传统艺术的缺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传统艺术的缺失教具因素云南省各屮学的教材由于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教材内容覆盖有一定的广度,但教材的编写方式使教具缺乏循环利用,学生在准备中有一定的难度。比如,泥这一材料,在七年级上册的《用泥塑像》需要准备一次,时隔一学期后,在七年级下册《浮雕造像》又需要一次;再如,刻刀在八年级上《黑白木刻》需要准备一次,之后没有与之相呼应的内容需要再用到这套教具,有的教具需要学生购买,学生购买后只用一次,这样的利用率使大部分学生选择放弃购买行为,而放弃购买教具乂会影响教学体验,课程形同虚设,如此具有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意义的民间工艺课程却缺乏实际
2、操作意义。可见,教具准备也是造成美术教育中民族文化缺失的因素z—。解决策略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要在教材内容上精挑细选,还应该综合考虑教育链中的各个因素,只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做到对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承,只有学生对该知识领域产生兴趣,认识、了解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情结,才能促使他们在未来的各行业中将本民族的文化以各种形式创新发展,真止起到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因此,针对现阶段大理中学美术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缺失现象所产生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设想:1•着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在该阶段课程中应
3、适当减少难度大、训练周期长、见效慢的技法训练类专业性课程,如素描、国画,改为安排制作周期短、对专业技能要求性不高的装饰画、手工艺制作类的课程,民间艺术也大多属于这样一类型。2•对循序渐进教学过程的侧重。艺术是一门感性的学科,除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注重感觉和感受捕捉,这需要一个能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艮间艺术的传承并不是只要继承,继承并不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唯一目的,传统文化更应该推陈出新,使其融入时代精神、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才是对传统民族文化形式的传承和发扬。因此,也可以考虑将原本一周一节的美术课改成隔一周
4、一节,以保证教学效果的延续性。3.注重课程衔接的连贯性。现阶段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全而培养,因此在教材编写和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应尽可能地涵盖知识点的方方面面,不能忽视课程之间的衔接;在教育过程中,每一个小环节都有可能成为知识传授效果的阻碍,如教具利用率、课程训练技能的呼应。因此,教材的编写也应当从教具的准备和课程训练技能的呼应因素考虑课程安排,注重课程内容的循序渐进。结语有学者提出,“传统民族文化是需要传的,这个传就是教育。”把民间传统文化引入美术教育活动中,让传统文化审美种子在孩子的心灵萌芽,培养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情感热衷,这是传承传
5、统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学校教育进行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产牛审美典范的力量,从而影响青少年的成长。所以,重视教育。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是通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共同实现的。这三者虽然互相牵制、影响,但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在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导向能引导未来几十年家庭的教育倾向,并最终影响社会教育的趋势。因此,传承民族文化必须重视学校教育。教育机构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会根据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编写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任何艺术作品都以“像”和“不像”的刻板标准去评价,在大理州,高中牛面临升学的压力,许多学校没有再继续开
6、设美术等副科课程。因此,初中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文化教育载体之一。传承民族文化在初中阶段最为合适。为保证传承的效果,就要关注教育环节中的各个因素,以引导式教学为主,鼓励学牛敏锐的观察力和标新立界的创新力,让民族艺术在其知识体系产生新的理解和阐释,以推动民族文化更具有当代性特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