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62718
大小:165.9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22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含解析)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阴阳家的代表邹衍在稷下学宫位于上大夫之列,他不满齐湣王的暴政,到了燕国成为燕昭王之师。在齐襄王时,邹衍又回到稷下学宫,并作为齐国使者出使赵国,但从未受到非议。该现象表明当时A.已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B.阴阳家思想得到诸侯国认可C.诸侯对“士”实行宽容政策D.诸侯国注重从民间选拔贤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从齐国稷下学宫的上大夫到燕国昭王之师最后到齐国的使者,邹衍多次易主但从未受到非议,这说明诸侯对“士”实
2、行宽容政策,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诸子百家;B选项错误,邹衍受到礼遇不能说明其思想得到诸侯国认可;D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诸侯国重视从民间选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秦汉时期,在郡一级虽然也实行政治分工,设置许多官职,分别管理某项事务,但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都按郡守的指令办事。这表明秦汉时期A.中央对地方进行了严密的控制B.郡守职权专断,具有割据性C.出现了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D.地方的决策方式仿效中央【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都按郡守的指令办事”可知,材料强调郡守掌握地方大权,其他官员分工明确,且都受制于郡守,这与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具有
3、相似之处,说明地方仿效了中央的决策方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选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守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没有割据性;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除郡守外的郡级长官无法制约郡守,不能形成制约机制,这并非是体现秦汉时期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北宋店铺,开酒楼的叫“张家酒店”“郑皇后宅后宋厨”,卖杂色的有“王道人蜜煎”“李庆糟姜铺”,开药铺的叫“孙殿丞药铺”“丑婆婆药铺”等。这反映出A.宋人重视商品的品牌效应B.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弛C.市坊制度在宋代已被打破D.宋代的商业分工更加
4、细密【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了北宋时期城市商业的发展状况。从店铺名称来看,当时商人根据自己所经营的商品进行广告宣传即重视品牌效应,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重视店铺的名称不能说明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店铺的布局,无法体现市坊制度的发展状况;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与其他时期的比较,无法得出商业分工“更加细密”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明清之交国破家亡,一些知名学者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他们破陈立新的精神与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与创新。据此可知A.精英人物更利于文化的传承B.明亡清兴代表
5、了社会进步C.意识形态变迁遵循一定规律D.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深刻的检讨”“也有批判与创新”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明清之际的文化在一些知名学者的批判中得以创新,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进步,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其他人群的传承效果,不具有可比性;B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选项不是从材料信息中提炼得出的。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武昌起义爆发后,梁启超发表《新中国建设问题》,提出了“虚君共和”,君主立宪制被重新包装。但鉴于当时袁世凯态度暖昧不明,他最终放弃这一主张,拾起了民主共和制。梁启超思想的这一变化A.说明维新思想发生变异B.推动了思
6、想解放潮流的出现C.是特定时势影响的产物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了梁启超的思想从君主立宪制转变为民主共和制,这是鉴于民国建立之初的时势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特定时势对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维新思想已经过时,变异一说明显不妥;B选项错误,在武昌起义之前中国已出现思想解放潮流;D选项错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及其发展形势使然,而非梁启超思想的变化造成的。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1927年5月,上海五洲大药房总经理的英文秘书邵莆棠因不满在华外国人贬低中国文明的论调,在《北华捷报》撰文抛出文明标准问题,并
7、驳斥西方读者贬抑国民革命的观点,招来诸多在华外国人的批评之声。这反映出A.民族主义与殖民心态的文化交锋B.民众捍卫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C.新文化运动影响外侨的价值判断D.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列强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邵芾棠批驳一些在华外国人贬低中国文明的论调,是民族主义的体现,而在华外国人对中国文明和国民革命的贬抑体现出的是列强的殖民心态,所以这反映了民族主义与殖民心态的文化交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