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文的研究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观计量方法及其在农民收入问题的文献综述研究计量经济学正发展成为三大分支:微观计量(Mciorecnoomertcis)>宏观计量(或称时间序列计量)和金融计量“微观计量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前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对微观计量经济学做出原创性贡献的经济学家JmaesJ.Heeki吐na和DnaeliL.MFcdaden,充分显示了微观计量经济学的重大价值,这也是微观计量经济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2、“微观计量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统计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所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个体)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与交易这种研究对象决定了微观计量研究的问题直接源于实际的经
3、济现象,而科学地研究这些实际经济问题又迫使计量经济方法的创新,这两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微观经济理论的丰富和计量经济学的技术进步及其相互的融合“近几年,微观计量的发展很快,特别是PnaelDaat模型,离散及受限被解释变量模型,经济学和金融学期刊,乃至统计学和管理学的主要期刊上均可发现”这一现象意味着,微观计量已吸引了大量经济学家和计量经济学研究者的兴趣,其方法论也可以用于研究非常广泛的经济和金融乃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问题“尽管微观计量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主题,但是在我国对它的研究和应用还相当滞后,而我国的经济界和金融界的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都迫切需要使
4、用微观计量的方法进行研究“为了推动微观计量在我国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对微观计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型的设定!估计和检验)以及研究方向深入探讨,进行归纳研究,初步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这无疑有助于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方法的推广“目前,微观计量的应用已覆盖了很宽的经济领域,如在劳动力经济学中用微观计量方法研究劳动力供给决策;在经验实证财政经济学中研究税收和福利决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在对消费者的行为研究中研究消费者对多种品牌的选择;在城市和运输经济学中研究如住址或运输方式的选择等”但将微观计量方法用于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还很少见”而三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战略
5、性地位,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对于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很多,但主要是从宏观方面进行的,缺乏较为系统的微观基础“农户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细胞,对于农业经济而言,又是最基础的生产组织,而总体又寓于个体之中,所以可以从微观走向宏观i因此,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尝试用微观计量的理论与方法,将/农户0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特别是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中等农户,来探讨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以及农民的意愿选择问题,可望为研究农民收入问题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所以对它的探索是有意义的“微观计量经济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发
6、达国家,当时这些国家开始兴起民间调查,逐步有多个大型/微观数据资料库问世”这些资料库的推出,除了有助于更精确严谨的验证既有的经济理论外,还引发出许多新的计量课题,主要是围绕在微观数据本身特有的限制,而在对这些新课题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计量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1、国外文献综述使用微观计量经济学的思想早在50年代末就开始形成,GLr以efld(1958)就利用1935一1954年的四个企业的PnaelData採用最小平方虚拟变量模型对投资理论进行了研究“此后微观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由劳动力供给,个人选择行为等逐步转向于
7、研究厂商的行为和金融与投资收益"尤其是Heeknlna与MFcdaden两位教授将微观计量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相融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工具“。Hec拓mna(1974)在效用最大化假设的基础上,使用选择性数据建立劳动力供给模型,并基于已婚妇女的劳动力供给模型研究选择性偏差和对模型进行二阶段估计”随后,Heekmna(1976,1979)提出了处理选择性偏差的两阶段法,或者叫做Heekit法,这己成为微观计量经济学标准/工具箱0的一种工具na(2001)给出了一种合理地计算因人而异的教育回报估计方法,他把政策评价!处理效应(MTE)和工具变量估计统一起来,
8、并阐明如何利用一个稳健非参数选择模型去识别和估计MTE[36]"MFcdaden(1974)提出了条件逻辑单位模型,随后建立了嵌套的多变量逻辑单位和一般极值模型,混合逻辑单位模型和多变量概率单位模型,对离散选择模型的计量经济方法论进行了创新,并运用离散选择和计数模型分析了城市旅行需求!居民用电需求!老年人的家庭服务需求和损害自然资源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并采用健康问题创新和AHEADPnaelDaat模型中的财富创新,进行了从社会经济地位到健康问题!从健康问题到财富之间不存在直接因呆联系的检验”。Huasmna一几ylor(1981)将PnaelDaat模型应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