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吉利文化初探

龙灯吉利文化初探

ID:42850317

大小:98.1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3

上传者:U-991
龙灯吉利文化初探_第1页
龙灯吉利文化初探_第2页
龙灯吉利文化初探_第3页
龙灯吉利文化初探_第4页
龙灯吉利文化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龙灯吉利文化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侗家龙灯吉利文化初探欧阳犬霖(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558000)摘要:侗家龙灯吉利作为一种侗族民众特有的民间文化现象,是宗教性龙文化与艺术性龙文化融合后衍生出來的一种龙文化新形式,其娱乐趣味性与传统文化性及集歌、乐、舞为一体的表现形式应该得到正确的认识,以期更健康地传承、发展,增添我国众多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关键词:侗家龙灯吉利文化ReliminaryInquiryontheCultureofTongPeopie,sDragonLampLuckOUYANG-DaLin(QiannanNormaIUniversity,Duyun558000,china)Abstract:Tongpeople'sDragonLampLuck(TPDLL),asatypeofTongpeople,sCharicristics,isthephenomenonoffolkculture.Tt*sakindofnewdragonculturethatisthereligiousonemixedwithartone.Andweshouldnoticethatit'sentertainmentandclassicalcultureaswe11astheperformanceofputtingsongs,musicanddancetogether,hopingandcontinuouslytoinherit,todevelop,toincreasethebrightradianceofpeople'scultureforournation.Keywords:TongpeopleDragonLampLuckCulture灯会在中国nJ谓历史悠久,其形式Z多、流传地域Z广几乎可说是人尽皆知。在黔东南,清水江沿线的大柱县、锦屏县一带侗族民众聚集地,至今依然流传着一种与灯会习俗有密切联系的民歌演唱活动,俗称“龙灯吉利”,颇具特色。“吉利”,主要是取它的“吉祥顺利”之意。因为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有龙护仏•则风调雨顺的意识在侗家人心中早己扎根,在耍龙灯时吉利手(唱吉利Z人,亦即歌师)便是借龙神的名义唱祝辞,这类祝辞被冠以“吉利”之美名,也正是表达了侗家人对美好主活的向往与祝愿。本文试图分析探讨侗家龙灯吉利的文化内涵,希望能够引起广人侗学研究者的关注。一、侗家龙灯吉利的特性及表现形式龙文化是屮国传统文化屮源流最为久远、延续时间最长、影响地域最广的文化现象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文化现彖Z—。它对于中国社会影响Z广、渗透Z深是世所罕见的。从文化的角度來看,龙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宗教龙、政治龙和艺术龙。宗教龙即把龙当作圣物来崇拜,从古代帝王到平民百姓、从 八千年询到今天的某些农村,均把龙视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等,拜倒在龙的脚下。山此而形成的具有宗教色彩关于龙的各种文化现象,可称Z为宗教性的龙文化;政治龙是IU时统治阶级利用人们普遍崇拜龙的心理,把帝王说成是龙的化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以使人们像崇拜龙神一样崇敬帝王,以维护其统治,由此而形成的具有政治色彩的各种关于龙的文化现象,可称之为政治性的龙文化;艺术龙则是指人们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对龙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绘画、音乐、舞蹈、神话传说、竞技活动等表现龙,由此而形成的具冇艺术色彩的各种关于龙的文化现象,可称Z为艺术性的龙文化。侗家龙灯吉利文化便是宗教性龙文化与艺术性龙文化融合之后衍牛的二者性质兼备的一种独特的龙文化。侗家人将正刀从十四那天(当地元宵节)一分为二:初一至十四为上元宵;十五至刀底为下元宵。上元宵耍龙灯、唱吉利:除夕到庵堂、庙堂为龙灯“开光”,要游遍所在寨子的庵庙,旧吋还有游二十四庙的情况(要举行“开光”仪式,即要去请示、征求各方神灵的意见,以获取下凡游行的“通行证”);十五到江边举行烧龙仪式、送龙归海,Z后龙客(耍龙的人)吃龙棒(打牙祭),以示耍龙结束。侗家龙灯灯形与中原地区大致相同(主要冇鹿角龙和牛角龙)。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材料扎成,节数不等,但为单数,常见的有七节龙、九节龙等。每节内安装可放灯捻的恢义,以供燃灯之用。灯色分黄、青、白、赤、黑五色,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和中、东、南、西、北五个方位。按习俗,每个侗寨只允许耍一条龙灯、组织一个龙灯队伍,而R灯色也是由流传下来的规矩定的,出龙要根据当地“典故”,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出龙游寨会遭到别的寨子盘问甚至干预,因为侗家人认为多龙多懒(从这似乎还能窥出侗家人那份崇尚勤劳的朴实、原始的美)。侗家龙灯在戏耍过程中可说是将歌、乐、舞融为一体:配乐乐器主要冇锣、钱、饶、鼓等,节奏冇当地人称的“幺二三”(山钺、铳按一点一拍、二点一拍、三点一拍为一个节奏连续相间打击,鼓按两个三点一拍和一个七点一拍为一个节奏敲击,锣按四个一点一拍、一个二点一・拍、一个一点--拍为一个节奏敲击组合而成)、“长流水”(由饯、饶按一点一扌I'l为一个节奏连续相间打击,锣按四个一点一扌|'1、一个二点一拍、一•个一点一拍为一个节奏敲击,鼓按两个三点一•拍和一个七点一拍为一个节奏敲击组合而成)等;舞蹈形式有盘龙、滚龙等;侗家耍龙灯当然离不了吉利手的演唱,这里提到的歌,便是本文要论述的龙灯吉利。侗家龙灯冇文龙、打龙(即武龙)、戏龙Z分:文龙龙灯队伍配冇吉利手,除一般的龙灯滚耍外,以唱吉利恭贺别人为主;打龙配有乡间武师,在龙灯滚耍过程中间穿插有武术表演;戏龙则伴有戏班,除龙灯农演外还要搭台唱戏。由此可以看出,侗家龙灯活动时间与屮原地区上元节系列活动时间颇为相近,只是它更冇自己的特色——龙灯吉利。侗家龙灯吉利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在黔东南天柱县、锦屏县等地。吉利手均为当地样众,非职业性,有师承,人数不多,与i般的职业宗教者、巫婆神汉不同,更不同于I口时卖唱的艺人。吉利手一般具有一定的文化,会抄写、背诵唱本,也存在一些虽不识字,但头脑灵活、记忆力好的老吉利手,如天柱县风城镇雷寨村简场的杨光跃老人(80岁)便是文盲,没有唱木也能凭记忆唱出不少旧时的老版龙灯吉利词。他们平时均在家务农,只有除夕至元宵节随龙灯队走乡串寨、唱吉利歌。因为吉利手是借龙神的名义恭贺民众,所以侗家龙灯吉利歌具冇“神歌”的意义,为了保持它的纯洁与神圣性质,平时从不乱唱。由此可见侗家龙灯吉利在演唱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而11非常强调仪式性。这一点跟带有较大随意性的其他民歌如侗家山歌、酒歌等冇明显的区别。根据不同的祝贺对象,侗家龙灯吉利的唱词也各不相同。流传于侗家的龙灯吉利词冇儿十类,就冃前所见材料来看,长达数千行,至于留存于老吉利手们记忆中的因条件限制而没有总结、记载的吉利词, 更是难以计虽。从它的内容所展示的分量讲,可说I•分厚重。1995年,天柱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对县内民歌搜集整理编制的《贵州天柱县歌谣卷》共收“发龙词”、“出龙游寨”、“贺民户”、“盘龙词”、“两龙相会”、“逢津过渡”、“贺商店”、“贺军属”、“贺粮站”、“贺医院”、“黄龙朝庵”11类龙灯吉利词。侗家龙灯吉利词是仪式歌,唱吉利时要举行各种仪式,根据不同的祝贺对象、不同的唱词,仪式也各不相同。比较典型的如“扫寨”仪式:龙灯走乡串寨,所到寨子的寨主们会自发筹资接龙“扫寨”,以祈祷龙神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寨中清吉、流年吉利……仪式一•般在龙塘(寨头或寨尾平坦宽敞的供耍龙或举行英他仪式的场地)举行。场中摆放八仙桌,中央用米升装冇香烛、上供猪头、雄鸡、糖果、糕点、酒、茶(酒、茶均分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表示接待五方龙神)、红布(为“龙神”披红挂彩用),龙客进入场中,首先向四方寨邻鞠躬以示感谢,Z后龙灯滚耍,为接龙寨邻表演,接着便由吉利手手持龙珠唱廿傣”吉利。侗家龙灯吉利人多采用一唱众和的形式:吉利手唱实词,龙客唱“衬词”(唱“衬词”的人越多、声音越洪亮越好)。吉利手拨弄龙珠便是把握演唱的节奏(一般唱两句拨动龙珠一次):吉利手:黄龙头上五色新衬词:噢玉帝差我下凡尘好的(我)茫茫渺渺下凡界噢大雾沉沉下凡行噢卞來凡问无别事噢一贺新春二扫瘟好的千家门上去恭贺噢千村万寨去游行噢今LI来到贵寨上噢全仗寨邻的热情噢寨邻真心把龙敬噢龙王清寨扫瘟神好的天瘟扫回天廷界可以地瘟扌1转地州城可以七十二瘟龙扌耳走好的全寨老幼亨安宁好的今LI耍龙到寨门噢男女老少看龙灯噢承蒙寨邻多抬爱噢(我)恭贺诸位仔细听好的三岁娃娃来看灯噢肥肥胖胖笑盈盈噢 今日家中小宝贝來年国家栋梁人■■a■■•噢好的••••••十八姑娘来看灯噢雕花绣朵样样粕噢聪明乖巧学本领噢转眼便成女强人■■■■■■好的••••••七1•婆婆来看灯噢头发白了乂转青好的家中冇老是个宝噢你是家小紧锁人噢八1•公公来看灯噢牙齿脱了乂生根好的龙神今LI恭贺你噢寿年坐到一百龄••••••好的■■■■■■五方龙脉增瑞气好的寨中年年出能人好的五方财路为你开可以财源滚滚进寨门好呀顺心如意心欢喜是的明年再来贺新呑好的老龙今H辞别去噢寨中世代厚太平好的噢唱罢吉利,接龙寨子上的青年会主动上而用碗向龙客敬酒,倘若龙客不喝或只喝一点,寨主们会端酒敬至龙客嘴边,再三邀请以示热情.从侗家龙灯吉利中不难看出其不仅具冇娱乐趣味性,而还体现它本身的传统文化性。侗家龙灯吉利文化像我国其他民俗活动一•样,源于娱神仪式,后来逐渐演化成人们的-•种娱己活动,且在形式上已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从它对不同对象的唱词來看,不管是语言还是态度都不相同,如对娃娃的希望、对女了的勉励、对老人的安慰,甚至冇“头发白了又转青、牙齿脱了乂生根”等似乎是调侃却又似乎是祝福的语言穿插于吉利之中,加上吉利词所依附的龙灯习俗木身便是一种娱乐活动,其较强的娱乐性也就显而易见了。至于说侗家龙灯吉利具有传统文化性,是因为侗家龙灯吉利作为侗族特有的一种关于龙灯的民间文学形式,甚至可以说是跻身于中国龙文化花海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它遵循一定的韵律(大多为一韵到底,较长的唱词也可换韵),可说是一种只唱不说的歌谣体式,这与中国传统的诗词颇为相似。除上述特点Z外,侗家龙灯吉利还冇感染人的社会实用性质。先前已经说过,侗家龙灯吉利涉及面 较广,所以除了能给人愉悦之感外,在特定的环境小,它还可以随境生情,如“贺孝府”(正月若老人在上元宵去世,孝家会主动请龙灯队伍送葬):出殡时吉利手唱缅怀已逝老人的过去、恭祝孝家阴安阳乐的吉利,起到以歌代哭的作用,音调低沉轻细,非常感人:黄龙游寨闹沉沉孝府门前真凄惨空留灵前三行字阴阳异路痛悲伤不觉来到孝府门老人辞世多伤心今牛:再难闻亲音梦里相逢也不真老人不幸辞世上葬在龙头生富贵若是葬在龙身上辞别世间上天堂葬在龙尾代代昌儿孙代代朋朝纲老人今H上灵山满堂儿孙伤心川:规律难为亲恩在牢记亲恩求发展这些吉利词将听众带入-•种本來存在,再经吉利手结合实际加工后的悲伤氛围之中.二、关于侗家龙灯吉利的起源侗家龙灯吉利源于何时,乂是怎样形成的?对于这个问题的探求才刚刚开始,11龙灯吉利以口耳相传为主,鲜冇可资考证的文献,因此很难作出结论。在此,笔者只能根据现冇材料进行一些分析,提供一些相关线索,以使方家能从中见出一些端倪。从地理位置可以知道,侗族民众聚集地大多较为偏远,就今天侗家龙灯吉利流传的范围同样是较为闭塞的地方便可佐证。侗家龙灯吉利的起源虽有较长的历史,但不当追溯到远史时期。从-些较为古老的吉利词中或从一些相关传说来看,侗家龙灯吉利词《盘龙词》中冇“唐王怜龙起善心,从此天下玩龙灯”之类词句,似乎可以推测侗族地区的龙灯吉利文化源于唐朝,可能是以传说中的唐A宗可怜龙王被斩的故事为“依据”的。但对于唐太宗可怜龙王被斩的故事,稍具文学常识的人便知道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的虚构,虽然在《西游记》成WZ前,或许便流传冇类似故事,但是由于交通闭塞往往会造成少数民族地区对外來文化接收过程的相对迟缓,加上少数民族在对外來思想、文化吸收过程小受到本少文化的限制,从地理、文化诸多方面来说,这些故事不太可能在《西游记》成书Z前便在侗族聚集地流传。所以可以看出侗家龙灯习俗始于唐朝之说疑点甚多。经过査阅一些材料,笔者认为侗家龙灯习俗应该是晚于唐朝的明清时期,迟于中原地区的龙灯习俗:《辞海》屮关于“龙灯”的注释,举有汉代《春秋繁露》一书小关于龙灯习俗记载的例了,这一信息可以知道中原地区龙灯习俗的起源要比侗族地区早得多。至于在龙灯习俗中加入唱词,相传始于明清时期,似乎较为可信。但山于在很长时间内侗家龙灯吉利这类人民样众口头创作的重要性未能引起重视,因而没有将这些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进行收集、整理、记载,而历代吉利手人多不识字,除用脑硬记Z外没冇其他记录,使得侗家龙灯吉利起源的确切时间难以找到具体史料,所以对于侗家龙灯吉利的确切起源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探索。 三、关于侗家龙灯吉利的传承侗家龙灯吉利的传承,大多呈现师徒传承的形式,也冇血缘、廿面等传承形式的存在。但由于卩n龙灯吉利的吋间和地点的局限,加上歌唱吋乂带有某些神秘的宗教色彩,所以侗家龙灯吉利未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广泛流传。侗家龙灯吉利的传承,以师徙传承的形式为主,但新老吉利手之间的师徒关系并不明显,也不存在什么拜师仪式,只要有兴趣、经师傅“考查”合格后便可以跟师傅学习唱吉利,而且可以同时向几位师傅学习。这与传统的师徒关系有明显区别,显得非常H由、灵活。但有一条,吉利手只传本寨人,也就是只传一条龙(前边已经说过,在侗寨一个寨了只能耍一条龙灯),以为本寨龙灯争光为己任,对于外寨人,是绝对■不可能教的。正因为这样,倘若一个寨子的吉利手年纪大了找不到继承人的话,那么老吉利手要么坚持继续耍,要么解散龙灯队伍,如果一直到老吉利手去世也找没冇木寨人肯学习龙灯吉利的话,对于吉利手来说是一件芯哀的事,对于龙灯吉利来说,也是一种损火,因为不少龙灯吉利占词将会随老吉利手的消逝而流失(因为旧吋识字吉利手甚少,要记录非常不易)。这一点可以说是侗家龙灯吉利不能在更大范围流传的最大局限。当然,学习龙灯吉利除有兴趣Z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必须头脑灵活、沉着、稳重,因为学成Z后,他将带领所在寨了的龙灯去别的寨子游耍,倘若经不住别人的考验与盘问,出11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一个人,就连他所在的寨子上所有的人都会觉得脸上无光,所以对于传授吉利,老吉利手们心中有底,不会乱传,就连白己的家人也不例外,以至于父传子Z类血缘传承在侗家龙灯吉利的传承过程中极为少见。书而传承的出现,使得侗家龙灯吉利的一些比较古老的唱词得以相对稳定地保存、流传下来。侗家龙灯吉利的书面传承形式产牛较晚。I口时多为手抄本,如天柱县凤城镇雷寨村凉亭寨子的欧阳修焕(63岁)便冇手抄本(大多为自己整理),但这类抄本不是太多:方言字词的大量出现及因文化程度限制所出现的别字,一般人看不懂,只有自己写自己认,或由抄写者口述儿遍别人才看得懂。总至1995年,《贵州天柱县歌谣卷》收了龙灯吉利词11类331行,侗家龙灯吉利在传承小才出现刊印本,虽然较民间流传的的还少得多(天柱县风城镇雷寨村长冲寨子欧阳云盘的抄木便冇龙灯吉利32类788行Z多),但这也完全可以说是侗家龙灯吉利传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因为通过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相信侗家龙灯吉利会得到更好的保存、传承。侗家龙灯吉利作为i种民间口头文学,不但在于广泛地反映了侗家的社会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它忠实地表现出侗家民众健康进步的各种思、想与见解。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弘扬传统文化……支持龙灯队走乡串寨,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指导下,侗族地区举行了一系列龙灯文化相关活动(以比较冇代表性的天柱县为例):1980年春节,天柱县文化馆在县城组织城关地区龙灯表演,冇滚龙术和新龙灯吉利比赛;1988年2刀17U,天柱县文化局在县城组织龙灯大赛,冇白市、高酿、兰川、城关等10个龙灯队参加比赛。之后,天柱县文化部门多次在春节期间组织龙灯比赛(含唱吉利及创作新吉利词),参赛队伍逐年增多,吉利内容也推陈出新,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如连获天柱县2002年、2003年龙灯表演第一名的凤城镇(即原城关镇)雷寨龙灯队吉利手欧阳云盘在赛场上唱的新吉利:党的政策实行正三个代表下农村 为了群众谋利益人民高歌党英明十六盛会喜洋洋科学技术致富快全民努力奔小康齐声赞颂共产党我国人多地乂少基本国策要牢记牛活水平怎提髙计划牛育要抓好这些歌词可说是与时俱进的好词,这也反映了侗家龙灯吉利的乂-•特色:形式灵活,即当地俗称的“见了打了”,前边提到的学习唱龙灯吉利的人要头脑灵活也正因如此,因为吉利手在龙灯队伍里的位置非常重要,所唱之词若能雅俗共赏、幽默风趣、老少咸宜才算最好,所带龙灯队也会因之声名远播,所以在天柱县境内的龙灯队在龙舞的过程中甚至更注重唱功,如风城镇的雷寨队、白市镇的窑上队、渡马乡的陶家队等。看侗家龙灯,最激烈的莫过于龙相会(侗家各寨龙灯可以在很多寨了间游耍,会出现不同龙灯队同时出现在一个寨子、不同龙灯队路上相遇及游寨龙与守寨龙相遇的情况)。因为龙相会要“盘龙”,即盘问对方龙灯起源的相关问题,这类盘龙吉利的唱词大多依据流传已久的古词,并要活学活用,如《贵州天柱县歌谣卷》所收“盘龙词”便冇100行Z多(冇流失,不全),一气问了近六十个问题。这要求吉利手要有足够的“肚才”,否则在盘龙吋回答不了对方的问题的话,就必须让道认输、拜对方吉利手为师,甚至还被迫转回本塞,重学吉利。有时带龙灯游耍的吉利手如果师傅还健在的话,外出遇到难题还会派人回塞子接老吉利手前去帮忙解决。山此可见侗家耍龙也有能者居之的竟争意识和吉利手在侗族龙灯习俗中的重要地位。侗家龙灯吉利词作为一种歌谣性质的民间口头文学,历久不衰,足见其强大的生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侗家龙灯吉利词的发展过程中加入了不少口头即兴加工的新内容,增添了它的光辉。在它的传承过程小,文字记载产生了比较垂要的作用,可是,从发展來看,仅仅用文字记载似乎乂失去了活力,让人感受不到那份原始的美。从文字看歌谣,艺术上就差了,不少少数民族歌谣的搜集便长期依赖文字记录,这在一定时期内确有效來,但从长远来看,却仅仅是一•种文字脚本,只能起到保存作用,而不是完整的记录。侗家龙灯吉利同其他歌谣一样,凭人们的口耳身姿,活牛牛的世代相传。由于不同人所处的社会条件、牛活环境、思想感情等等差异,使侗家龙灯吉利在流传过程中如行云流水、处在不断的变化和流动Z中,虽然一些古词在流传过程中流失,但整体上还是活牛牛的继续流传、发展,之所以要用书而文字形式记录,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的办法,如果一味靠文字记录,难免会带來死板個硬等弊端,说严重一点便是将侗家龙灯吉利支解了、不完整地传承下去。为了让侗家龙灯吉利能够不被社会遗忘,在现代新的条件下,完全可以采用现代的方式对■其进行整理加工。在开发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大好形式下,各级相关部门可以从挖掘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角度去思考,深入民间宣传保护这一民俗的实际意义,让吉利手放弃保守的传承态度,继而用录音、录像、现场学习等方法从音律与内容上去完整的记录、发展侗家龙灯吉利文化,让这一侗家特有的寓于龙灯民俗之中的民间文学形式发展开来、传承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增光添彩。就以上论述,结介实际情况不难知道:在我国这个民族成分较多的国家,各民族都冇其特色传统文化,是用当地民众表现情思、传达一些知识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的,侗家龙灯吉利文化正是中华优秀民族 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掘并加以科学地整理,小而言之,能够促进侗族民间文化的健康发展,大而言Z,亦可说是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参考文献:[1]《天柱县志》1993年版・807页[2]《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658页⑶钟敬文・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财产[J]・中国民间文论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5丿J版・167页、169页、171页[4]何星亮・龙与年号[J]・文化研究・2000年笫12期46页[5]《贵州天柱县歌谣卷》1995年7月版・451—457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