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41099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蜡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卓尼县纳浪九年制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案时间:签阅:课题3.《蜡烛》课时2课时授课年级八年级课型新授备课人马培英授课人马培英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梳理故事情节,掌握复述故事的方式。2.过程和方法目标:进一步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品味本文语言,感悟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南斯拉夫妈妈的形象,体味文中流露出来的跨越国界的浓浓母子情。教学重点把握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的形象,感受文章感人至深的语言教学难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蜡烛的象征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拓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导入同学们,说到蜡烛,你们
2、能想到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感受小说中烛光里别样的深意。2.文学常识(通讯)注意:这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是新闻(广义)的一种,它又叫通讯报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时效性),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介绍西蒙诺夫(1915-
3、1980),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 他的作品多为战争题材,尤以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军事小说而著名。如《日日夜夜》《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等。3卓尼县纳浪九年制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案时间:签阅:他曾多次在苏联的各项文学奖项中获奖,可以堪称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他曾在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2.写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发动的全球性大战,开始于1939年9月,结束于1945年8月。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
4、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空前的大浩劫。其中南斯拉夫在二战中就有170万人因战争而死亡。1943年初,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开始向法西斯德国进行战略反攻,44年苏军攻入南斯拉夫,在南斯拉夫游击队的配合下,10月解放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这篇战地通讯就是取材于这场战役,通过一个细节反映了南斯拉夫人民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解放者的欢迎和爱戴。三、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给下列字词注音:烧灼桥头堡地窖匍匐腋下拂晓瓦砾颤巍巍育乞西契柯拉耶夫舀鞠躬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烧灼:烧,烫,使受伤。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竭:尽。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5、。副:符合。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肃穆:恭敬庄严地站立着。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四、整体把握,感知课文复述课文(梳理故事情节)请一位同学告诉大家,《蜡烛》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请大家从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方面来复述这个故事。) 五、精读课文,感悟老妇人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考:1.听完同学复述这个故事后,同学们觉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感人还是震撼?)2.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很感人呢?(环境、人、物三者考虑)A.环境a.故事发生再二战,文中不乏对枪林炮火的描写,找找看,哪些
6、地方对环境进行描写?b.思考下作者设置这样一个枪林炮火的典型环境,有什么样的意义呢?B.人物——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故事的主角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的刻画,采用什么方法呢?3卓尼县纳浪九年制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案时间:签阅:(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黑围巾:(4次):七、本节内容小结板书设计 3.蜡烛西蒙诺夫A.环境(衬托)------德军的残忍B.人物------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外貌、动作、心理)C.物(蜡烛)课后反思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