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2912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1
《《雪》说课稿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雪》说课稿古丰初级中学金慧琴《雪》说课稿 古浪县古丰初级中学金慧琴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雪》一、说教材(一)教材特点:《雪》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鲁迅。自然万物,风花雪月,在作家的笔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感情的文字,最能打动读者的心。这单元的文章都是由作者在寻常事物中激起的心灵之声。《雪》既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诗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写出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思。(二)
2、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诵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3、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三)教学重点、难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标特别强调朗读的作用,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据此,我确定本文的教学的重点为:1、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2、品析两幅雪景图。教学难点: 写作手法的讲解。二、教法
3、与学法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课案力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主要采用朗读法,探究引申法与讨论法教学。学生主要以小组讨论,合作,品味的方法学习。三、教学过程鲁迅的文章上起来是有难度的,学生觉得难懂,所以老师也觉得比较难上,我的理解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不宜讲得过深,让学生在欣赏语言美,理解写法的基础上浅尝辄止的了解一下鲁迅的思想即可,所以我为本课设计了两课时,今天我上的是第一课时,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由浅入深,为下一节讲解朔方的雪,理解鲁迅的思想做铺垫,我的教学过程如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首先
4、播放《塞北的雪》这支歌曲,意图创造一个舒适愉悦的教学环境,缓解同学们紧张的情绪。上课之后老师以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课文学习:雪,一直以来是历代文人所爱吟咏的对象,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吟咏过它——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把雪比作梨花,那么,鲁迅,这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笔下的雪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的这篇散文诗《雪》。(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散文诗的最好方法是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安排多种形式的
5、朗读,如男女生读,个别读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炼前三段的主要内容,归纳概括文段内容的基本方法:提取主句,组合要言。然后回答问题:第一段已经交代了江南雪的滋润美艳,为何还要写2、3段呢,是多余的吗?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会得出写塑雪罗汉也是为了写江南雪的美丽以及江南的雪虽然是美的,但是消逝的快,是短暂的美这个结论。至此,前三段大概了解完了。我又通过提炼演读文稿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4—6段内容,通过朗读,体会朔方雪的特征:坚强、蓬勃奋飞、具有拼搏精神,进而概括出朔方雪的壮美和永恒,把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进行比较
6、。(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对课文作进一步的深入探究,让学生讨论以下个问题: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确实有着不同的特点,作者在写法上也有所不同。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吗?提示:可以从选取的内容、写景的角度、运用的句式、包含的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老师明确:前三段写景,也写景中活动;后三段主要描写雪景。前三段多绘“色彩”,重在表现江南雪的静态;后三段多状“形态”,突出朔方雪的动感。前三段多用长句,读来温婉柔和;后三段多用短句,读来刚劲铿锵。前三段喜爱中有惋惜;后三段赞颂中含敬
7、仰。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落笔的重心是在前三段还是后三段呢?在后三段。前三段对后三段的内容起到的是一个衬托的作用。(四)总结前三段文字很多,仿佛很重,其实较轻;后三段,着墨简练,仿佛较轻,其实很重。这是鲁迅这篇作品的一个语言风格。下一节,我们一起来仔细地研读后三段。(五)布置作业布置了和下一节课有关的作业,作业注重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句子的归纳和解读,要求学生要说出来,这还是比较难的。一节课让学生消化有些吃力,所以留到下一节课解决。最后我把才艺展示和课堂寻找到了一个结合点,和学生共同完成了歌曲的演唱,不足
8、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