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

ID:42825879

大小:4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3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 _第1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 _第2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 _第3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 _第4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 _第5页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优质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何春雨黑龙江省望奎县灵山中学优质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3.熟读并背诵全文。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2.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情感目标: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有位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遗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撞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二、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课

3、文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后,对提出的疑惑的字词注音、释义。2.教师落实重要的字词注音、释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通假字、词性活用字。3.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所出现的古今异义的词语。如:交通、妻子、无论、如此、严然、鲜美。三、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①声音洪亮,读准字音。②把握节奏,读出停顿之处。③带有感情,读出韵律。四、思考讨论,要求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l。渔人是怎行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之前见到了怎样的景象?2.渔人在桃花源见到的景和人有何特点?桃花源人对外界社会情况了解吗?3.人们根据渔人作的标志再去寻找桃花源,给果怎样?通过讨论这几个问题,搞清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1.“缘溪行,忘

4、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黄发垂髦并治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无论魏晋”。3.“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五、根据以上问题,理清课文结构。课文从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在桃花源的见闻。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再寻桃花源的经过。六、完成下列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俨然阡陌垂髫诣太守邑人刘子骥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①芳草鲜美: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阡陌交通:④乃不知

5、有汉,无论魏晋:⑤诣太守,说如此: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①从树上落下的花瓣繁多鲜艳。()②闲适愉快,自得乐趣。()③比喻无人再未尝试或过问。()4.口头翻译下列句子。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③不足为外人道也。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八、布置作业。背诵全文并默写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要求学生仔细品味自认为文中写得好的语句。说明:让学生自己来谈感受,教师可稍作点拨。例:1.第1段描写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些词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写出了花草的色泽、质地、形态,不仅花多、花美,而且奇特无比,突出了桃花

6、林的神奇之处;用四字句的形式,读起来铿锵和谐,节奏整齐,朗朗上口。2.第2段写桃花源居住的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勾勒出怎样的田园生活画面?“平旷”指土地广阔平坦;“俨然”即整齐有序;“良田美地桑竹”三词并列,描写出田地的肥沃,池塘环绕以及树木成阴的佳景;“相闻”则以动写静,既说明牲畜兴旺,又让人感受乡村的宁谧,这些生动的用词勾画和展现出了桃源人安居乐业、闲适样和的生活图画。3.“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一词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态?“叹惋”是感叹惋情之意,词语用得十分精当、传神,桃源人对世事变迁、人间沧桑的慨叹和外面百姓生活的

7、苦难的同情,跃然纸上,可见可感。说明:可让学生具体设想模仿桃源人“叹惋”时各种不同的语言、神情、动作。二、领会课文在情节处理上的特点。思考讨论:课文描写的情节,处处体现出一个“奇”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说明: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发言。教师在总结时,可作如下启发。1.“景’倚,如:“土地平旷,屋舍严然,……”等。2.“人”奇,如:“悉如外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等等。3.“踪”奇,后人再去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