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林学类毕业论文杨树的用途及丰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杨树的用途及丰产栽培技术姓名:2014年6月25日杨树的用途及丰产栽培技术摘要分析了杨树的用途,并总结了杨树丰产栽培技术,包括造林地与品种选择、栽植、整枝、病虫害防治、采伐更新等内容。关键词杨树;用途;栽培技术我国森林资源匮乏,据全国第5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5594力•hm2,森林蓄积量212.66亿m3。森林资源少而不均,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为0.128hm2,人均占冇森林蓄积为9.048m3,分别为世界人均的1/5和1/&远不能满足占世界22%人】」的生产和生活需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现年均森林消耗量3.7亿m3计,年均超采3000万m3,
2、由于集中过度采伐,成熟林和优质用材林资源明显下降,一些珍贵树种资源濒于枯竭。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已实行禁伐。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教冇事业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H益增加。据预测,2015年我国木材需求量为3.0亿m3,每年缺I」木材及木制品约1亿m3,木材总量供求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1杨树的用途杨树全身是宋,杨木可广泛用于各种初级和再加工产品的生产,如造纸、锯材、单板、胶合板、复合板、家具、包装箱、贮运货物的托盘、火柴杆等[1]。并随着各种人造板新产品的岀现,杨树原木的径级和质量的限制已越来越少,这些新产品包括单板层积材、华夫刨
3、花板和定向创花板、胶合木、平行定向成材(PSL)、工字复合梁和复合板。杨树生长快、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杨树树干通直、根系发达、树姿优美,是抗性强、耐水湿、耐盐碱的高大乔木树种,是很好的滩地绿化和平原防护树种,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杨树固氮能力强,荒滩地栽植杨树后土壤性状得到较大改变,土壤全氮含量捉高20%,土壤速效磷含量捉高了20〜50倍,速效钾含量提高55〜100倍,因而增加了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面对这一现实,采用早期速生的杨树营造人面积速生丰产林,并实行集约化经营,是在短期内缓解国家木材供应短缺矛盾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2丰产栽培技术2.1造林地与品种选择杨树,特别是美洲黑
4、杨南方型及其杂种繁殖容易,成活率高,农民群众乐于接受。杨树适宜在土层深厚、透水性好、肥力中等以上的砂壤土栽植。因此,可选择江河两岸的冲积滩地或水网平原作为造林地,杨树对地下水位要求较高,以0.5〜3.0m最为适宜,短吋间的淹水(一次淹水吋间不超过14d)不会对杨树生长产牛大的影响,但长时间的积水会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杨树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可在含盐量低丁•4.5%。的滨海盐土生长。因此,也可选择海涂地造林,但不同的杨树品种的耐盐碱能力有较大弟异,应根据不同立地的含盐量选择不同的杨树品种⑵。2.2栽植因杨树前期生t非常快,可采用大株行距定植,培育胶合板用大径杨木时,常见造林密度冇3
5、mx4m、4mx5m或4m><6m等,即420~840株/hm2;女II果以培冇纤维原料为目的,可釆用2m><2m、2m><3m、3mx3m的株彳亍距。立地条件好的宜稀植,定植穴规格为60cmx60cmx60cm,条件差的则密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定植穴的深度,以防止遭受风或洪水而倒伏,定点前应进行除灌[3]。2.3整枝生产杨木胶合板所用原木规格虽各厂家不完全相同,国标为2m段,小头直径N18cm,但对质量的要求是一致的,而节痕是影响杨木质量的最主耍因了。修枝效果与无性系、林木年龄、修枝吋间、强度和修枝方式密切相关。可采用等高或等径的修枝方法,等高、等径整枝是当林分生长到
6、一定高度或径级后,按工艺要求高度进行规则整枝。等径整枝的起始年龄在第1轮侧生枝着生的树干到旋切机不能再加工时的胸径(5〜6cm);等高整枝则以每整枝1个工艺要求高度进行整枝后(1次整枝高度大于2.6in)不影响林木生长为标准;修枝时间以早夏或中夏为好,整枝时要做到切口平整[4]。2.4病虫害防治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胡种和采用多无性系造林能有效地预防或降低杨树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杨树的主要害虫有天牛和刺蛾,天牛为蛀干害虫,可用40%氧化乐果进行虫孔注射防治;刺蛾为食叶害虫,发生时间大多为7-8月,可用40%氧化乐果进行喷杀。2.5采伐更新杨树生长快、周期短,培育纤维原料林的生产时间一
7、般为5〜6年,在不易淹水的立地可采用萌芽更新,易淹水的立地则宜采用植苗更新;大径材时的采伐周期一般为10〜14年,伐后宜采用植苗更新。3参考文献[1]姜岳忠,秦光华,乔玉玲,等.杨树胶合板材纸浆材新品种——鲁林1、2、3号[J].山东林业科技,2009(2):147-14&[2]梁尔江,何卫平,王东生,等.干旱地区杨树人工林丰产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6):62・63,112.[3]吴春涛•杨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3):28.[4]安